高考復讀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和對應屆生的不公嗎?

由於我國高校教育資源匱乏,特別是部分高考困難省份上大學難、上名校難的問題十分突出,復讀生與年俱增,以山西為例,2019年報名人數31.43萬人,應屆生251580人,佔比80%;往屆生62765人,佔比20%。河南等高考大省復讀生比例還要大的多。

造成復讀生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二:一是大學錄取率低,雖然大學升學率已達80%以上,但本科升學率,特別是一本升學率很低,滿足不了考生要求。二是大學生就業難,特別是普通大學與重點大學就業質量差異很大,許多進不了名校的考生選擇復讀,產生了“高三打基礎,高四九八五”的現象。

無可迴避復讀對於現在的教育體制是有很大影響的。浪費教育資源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且不說復讀成本,每年被大學錄取後棄讀選擇復讀的考生佔比很大,不僅浪費了高校教育資源,也浪費了其他考生的入學機會。同時對應屆生也是很大的衝擊,擠佔了應屆生的高校份額。形成惡性循環,每年復讀生人數增加。

那麼對復讀生是否應該限制,也就成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筆者認為復讀是每個考生的權利,站在考生的角度考慮大四985不是沒有道理,發揮失常和沒有發揮出自己應有水平的考生復讀還是大有必要的。但是對於那些基礎不紮實,心裡素質不好的考生就需要慎重考慮了。特別是對於那些被錄取後棄讀的考生要像河南省一樣制定更加嚴厲的措施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