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交拒载拖车老太的说明

昨天下午四点左右,在青岛市南一处站点,连续两辆公交拒载一拖着拖车看起来像是拾荒的老人。

我恰好路过,拍下发出来之后,没想到大家讨论地很热烈,有些人的言辞还颇为激烈。

有人说公交拒载这种超规格的拖车,情理之中,为乘客安全着想,赞成司机的做法,并贴出了《青岛市公交汽车乘坐规定》让我补习一下。

有人说老太不易,应该高抬贵手,让其上车。

更多的是说我为啥不给老人打个货车,在这拍照做键盘侠当营销号。

我把过程和细节尽量回忆一下,力求给大家复述一下完整的情境和过程:

当时下午四点左右,算是公交下午相对轻松和晚高峰的过渡期吧。

在我等红绿灯的时候,无意间见前方五十米有一拖车老太,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农村进城的老人,车上大概是一些杂物,不太能确定是否为拾荒。老人正站在一公交车前面跟司机交涉,但是她拖车很难从前门上车, 几秒之后,司机关上车门而去。紧接着第二辆来的时候,我便往那紧跑了两步,半路车门又关了,我便停下来拍了这张照片。在第三辆车来的时候,有一个大哥和我一起给老人将车搬了上去。此公交车上大概有不到十个乘客。

老太的拖车确实比普通可折叠的拖车展开来要大,但从后门也能上。

当时的我刚从公交下车,打算过马路到对面的一栋办公楼去见客户。因为临时别的事耽搁,我到达时已经快逾时了,心里也是比较着急。

社会情况说明:

乘客——在青岛这种拖着小拖车购物的大爷大妈比比皆是,特别是一部分人在上下班早高峰的时候拖着车上车。

司机——部分司机嗓门比较大,路上抢道变道蛮横。因为青岛市道路普遍比较狭窄,拥堵比较严重。戴有色眼镜对待乘客也时有发生。

而且,部分当地人比较排外。

我的感受:

当时假如是一个强势的本地老人,那么司机大概率不敢关门离开。这个老人年事已高,说话我也没太听明白,只是感觉是一个很不容易的穷苦老人。在当时的情境下,我能想到的只有帮她把车搬上去,让点早点回家。因为再晚一会,晚高峰来临,就是有人帮她,她也上不去了。

假如没人帮她,那么她会不会就一个人拖着这个车,一步一步挪到天黑挪到家?

至于帮打货车,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即使想到不知时间允不允许;至于拖车上公交会不会伤到人,我也完全没意识到,这是我的过错。

综上所述,在当时所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混合下,我就给抬上车了。

抛开此事,谈谈法律与人情:

现在很多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都提高了。这是好事。

个人认为,法律最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严厉地苛责一切与之描述不符的情形,更在于在合适的规则下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性的光辉。

法律严谨而规范,但是世事繁杂,更需要灵活处理和变通。

看看美国那个网红老法官卡普里奥,作为一个地方法官是怎么个法律和人情之间找平衡的。没有崇洋媚外,仅说那个老头处理得不错,无关国籍。

后记:

所有经过和内心,都表达完了。没有地域黑,因为我也生活在这。

只希望这里会越来越好,这个社会越来越和谐。

很想听听大家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做,这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学习。

无独有偶,2018年3月29日,一青岛公交司机为躲避流浪狗而禁止刹车,导致车内一乘客多处骨折,累计花费医疗金额394212.02元。最终司机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