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总院母婴中心护士长王芹:三次“请缨”支援武汉

今年39岁的王芹,是皖北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母婴中心护士长。疫情发生以后,王芹主动请缨,支援武汉,但由于援鄂医疗队队员主要以擅长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为主,王芹所在的岗位是母婴中心,不在入选范围之内,她的“请战书”因此被搁置。但是医护专业毕业的王芹,曾先后多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从事护士工作,于是,她再次上表“请战书”,并向院领导着重阐述自己的工作经历。


这一次,皖北总院领导考虑到王芹有两个孩子,大女儿正值高中,肩上的担子较重,第二次打回了她的“请战书”。王芹没有放弃,第三次呈上“请战书”。看到王芹坚定的决心和过硬的工作经历,院领导终于接受了她的申请。

2月14日上午7点,该院援鄂医疗队一行10人趋车赶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王芹负责带领6名护士做护理支援工作。后湖院方派她前往产科病区,参与新冠肺炎确诊孕妇的救治。由于病人不多,工作较为轻松,但看到身边的队友都在一线忙碌着,王芹又坐不住了,直接向院方申请去新冠肺炎病情较为集中的发热病区。

发热一区有38名新冠肺炎确诊病患。护士们除了日常协助医生做好工作,还要负责打扫病区卫生、病患的衣食住行等,工作又忙又累。王芹和发热一区的护士们常常每天上午7点开始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到宿舍,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由于当时医院物资匮乏,大家都自觉少吃饭、不喝水、使用成人纸尿裤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物品的消耗。

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个体力活,除了临床基础护理、药物护理等以外,还要帮助重症病患翻身、擦洗等。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以后,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又增加了很大难度,往往一天下来,里面的衬衣被汗水浸湿,防护镜和口罩在脸上留下一道道发红发紫的“印记”,身体也呈虚脱状态。王芹说,为了工作方便,大家纷纷在防护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后来又多了一些激励大家、为大家加油鼓劲的词语、句子,在病区成为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

由于疫情的特殊性,护士还要承担病患家人的职责,嘘寒问暖,关注其思想状况,特别是高危老年病患。有一位83岁的老人,病情较重、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身上起了褥疮,只能吃流食。王芹每天帮老人定时翻身、打流食、护理生活起居。老人偶有短时清醒状态,看到王芹所做的一切,感动不已,嘴里不停地说“真正的白衣天使”。

“你是王芹,虽然我认不清你的样子,但你的声音我永远不会忘记,给大妈留个电话吧,以后有时间大妈还想跟你聊聊天。”一位82岁的老太太出院时,在门口听到王芹的声音,连忙喊住她。原来,这位大妈除了一个孙子远在外地上学,家里其余四口人全被确认为新冠肺炎,老伴还因病去世。大妈刚入院时情绪十分低落,腿脚行动不便,王芹在日常护理时很费力气。了解情况后,王芹特别关注老人,陪她聊天、细心照顾,慢慢地,老人将王芹当成知心人。在王芹归队后,老人还不时打来问候电话。

“当同胞们遇到困难,我有义务和责任站出来,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能够支援武汉,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宿州的王芹激动地说。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