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的球是不是沒有前幾年的扣球高度高了?為何?

曹修兵


看了很多作者寫的,大概總結出來就是朱婷的扣球高度變低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作者的依據是國際排聯公佈的朱婷的扣球高度是327,實際她現在沒有這麼高了,而她出道的時候能扣327,所以,降低了,事實不是這樣的,朱婷目前正處在巔峰時期,扣球高度絲毫沒有下降,保持得很好。

當今女子排壇的三大巨星朱婷,艾格努,博斯科維奇是公認的,當前她們在比賽中能扣出來的極限高度是朱婷的310,艾格努的315,博斯科維奇也就3米左右。國際排聯公佈的報名高度朱婷327,艾格努336,博斯科維奇310,有著明顯的差距,這個高度,毫無根據,比賽當中女子隊員是扣不出來的,336的實際扣球高度是男排的頂級扣高高度了。

當今女子隊員中,實際最好的高度是艾格努的315。很多人會說當打之年的艾格努,扣球極限高度也只有315而已,但315是一個多麼恐怖的高度,你知道嗎?女排的網高224釐米,標誌杆80釐米,也就是說標誌杆的頂端才304釐米,315釐米的扣球高度,比標誌杆頂端還高出十釐米,只要不砸1米線,這個高度可以超手任何一個女子排球運動員的攔網。對比之下,朱婷的現在的310釐米稍微遜色一點,但除了艾格努,還有誰能跟她比?朱婷在當下的年齡階段,身體素質,經驗技術正處在巔峰,是人球關係維持在最佳的一個狀態,這個扣球高度,已經是她作為一個高個黃種人在排球比賽中能扣出的最高高度了,剛出道的時候,她比較難把人球位置,助跑起跳時機掌握在最佳狀態,現在的朱婷,能。

博斯科維奇3米左右的扣球高度,但下球能力超強,一是3米的高度,足夠超手了,二是她力量足,線路多變,特別是避手線打點很精準,而她的國家隊向來都是左右兩門重炮,並不似意大利那樣過份依賴艾格努的進攻,所以即使失誤跟艾格努不相上下,但成功率博斯更高。

中國女排現役隊員中,扣高上三米的只有3個,朱婷的310釐米,袁心月和李瑩盈都有扣到過3米的高度,其他隊員,通通沒有3米,報名高度325釐米的張常寧,實際扣球高度根本沒有上過3米,有人說有295,但沒有截圖,也說不清具體哪場比賽扣出來的,不知道真與假。不過295的扣高,足夠超手95%以上的攔網,但不論是315,310,300都只是一個上限值,不是每個球都能扣出來,她們也有被攔的時候。讀者們,也不要過於在意那些公佈的扣球數據,說白了,你報3米5也行,但是你扣不出來。

最後,想說的就是朱婷是唯一,目前正在巔峰。



無所謂耀哥


朱婷的扣球高度確實沒有以前那麼高了,這是主動降低高度,追求速度。

朱婷剛出道時候,扣球都是全力起跳。因為她身高高,彈跳能力有相當強,所以經常是超手進攻。尤其是世青賽時候,超手扣球相當爽,都是釘地板,對手根本攔不到。對陣日本青年隊是最明顯的,因為日本青年女排實在是太矮了。



但是,這樣打也就意味著需要體力做保證,全場都是全力起跳,想想都覺得可怕。二傳一味的給高球,朱婷就得一次次用盡全力起跳,扣球效果可能看得很爽,但時間長了,就會跳不起來的,而且也會比別的攻手更快消耗體力,有點得不償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更好的分配體力,朱婷現在已經不是每次都全力起跳了。二傳傳球適當降低高度,球平一點,速度快一點,朱婷不需要跳那麼高,需要搶點速度,這樣的進攻能夠達到扣高球同樣的效果,能得分就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朱婷的高快,就是對手難以防範的,所以現在追求快,而不是追求高,朱婷的扣球高度自然沒有前幾年高了,不是說她達不到那麼高,是不需要那麼高。


水文2018


作為當今女子排壇的第一主攻,朱婷的扣球高度確實是比剛出道時下降了。那麼26歲正值當打之年的朱婷,是否出現下滑或衰退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她是為了保存體力,打得更快而已。

頻頻追求3米27的扣球高度,對朱婷並不是明智之舉,長遠來看更屬不宜。

目前,朱婷在國際比賽中給出的扣球高度為3米27,有球迷也稱最高可達3米30。這樣的高度在女子排壇完全可以超手進攻了。但是,作為中國女的進攻核心,面對意大利、塞爾維亞、美國等強隊,朱婷從第一局甚至是第五局,都要作為重炮從頭轟到尾。如果每一次扣球都充分起跳,追求3米27的扣球高度的話,那朱婷很可能打到第三局就跳不動了。實際上,艾格努的扣球也不是每次都能達到3米40,那是她最高的扣球高度。作為意大利的唯一一個進攻強點,艾格努因為體力的原因,打到第四、第五局扣球高度也會大大下降。

對於朱婷扣球高度的下降,郎平也曾做出過解釋:“我們現在對球隊要求是整體提速,有些給朱婷的球傳得比較平,更突出讓她打快,而不是一次次浪費體力拔高。”這樣的改變,實際上對朱婷減少傷病,延長運動壽命是大有裨益的。像朱婷當初的偶像金延景,眼下也到了快退役的年齡,她早就不依靠拔高點來突破強攻了,而是打得更巧,靠一些手腕的變化。也有球迷發出這樣的疑問,以朱婷的身高、身體素質及力量,為何不像艾格努那樣採取大力跳發呢?朱婷也親自回答了這個問題:“跳發球對體力要求還是比較高,我還是更多地把體力放在進攻上吧。”


高快結合更突出打巧,進攻得分不一定非靠百分百去發蠻力。

要說主攻手的力量的話,那中國重炮王一梅應該當選第一。當年有日本媒體測算王一梅的扣球力量,一記重扣可力透四支瓦片。這樣的力量足可以炸開攔網手,釘地板的聲音也可以媲美男運動員。但朱婷與王一梅的風格完全不同,朱婷的扣球速度+爆發力,而王一梅是純靠力量去猛砸、猛轟。前不久有記者採訪國際排聯名譽主席魏紀忠,在談到朱婷的扣球時,魏紀忠也談道:“像猛砸、猛扣的球朱婷也能做到,但那樣對手腕的傷害會非常大。從保護運動員和延長運動壽命的角度考慮,她現在更多的是採取巧打。”

如果說面對三人攔網,朱婷不發全力或不充分使用她的扣球高度的話,那球也很難攻過去。但面對單人攔網或一個半人攔網時,以朱婷的身高完全可以採取輕拍、抹、吊或打點打線等策略,沒必要每個球都發全力去進攻。這也是朱婷現在打球更為聰明的地方。出道即巔峰的球員並不多見,朱婷的扣球高度有所下降,一個是球隊提速的需要,另一個也是她自身節省體力的需要。如果前三局硬拔高度把體力用完了,那麼拼到決勝局朱婷跳不起來了,其他人又不能下球得分的話,那中國隊就真的不好辦了。

降低扣球高度是明智之舉,而不是朱婷下滑的表現,大家說對嗎?歡迎各位留言、評論,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