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上市醫藥龍頭股請查收

每週日-週四晚8:00,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市場分析。眾研會的願景是成為投資者信任的研究機構,團隊成員均為職業投資者、私募機構研究員、公募機構研究員。目前分為策略小組、行業小組,專注【尋找公司預期差、最新政策解讀、深度行業分析】,全方位滿足短線、中線、長線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在這裡,重新定義股票投研。

今天開始,眾研會的藥房行業研究——藥房三弄正式上線啦,計劃用三天的時間,針對藥房這個細分行業,做系統的梳理,三篇體系如下:

《藥房一弄:今夕復何夕,藥房賽道詳解析》

《藥房二弄:少壯能幾時,藥房競爭在此時》

《藥房三弄:新炊間黃粱,投資決策當如何?》


去年閱讀孔力飛教授的著作《叫魂》一書,其中對於大清國時期社會人均壽命的描述印象深刻。書中寫到,當時生存環境艱難,人均壽命只有33歲。就連皇家子嗣也好不到哪裡去,103個皇子,平均壽命35歲不到。

去年,同樣流行的還有一部大劇叫《長安十二時辰》,於是順手查了一下鼎盛唐朝的人均壽命,也是相當不容樂觀,平均壽命僅為27歲。

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要背誦大詩聖杜甫同學的作品,每當背至“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卒於770年”時候就特別思緒奔湧,一方面慨嘆詩聖不易,竟然只活了這點歲數。同時也相當沒心沒肺想僅在世58年,就夠我從小學折騰到高考了,幸好幸好,呃,此後省略若干腦洞……

而今,世事變遷時代更迭,How time flies & goes fast,中國的人均壽命,已經提升到77歲。不知杜甫先生在公元759年,與少年發小衛八再次相遇,感慨人生際遇之外,有否想到在1260年後,華人不僅廣廈千萬間,並且因為壽命太長,年輕人太少而衍生出來很多社會問題。

這一切,要歸功於近30年,中國醫療事業的持續進步。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2018年全國衛生費用總計達到約6萬億支出額,其中剛性的醫藥衛生總支出4萬億。這裡面藥品費用約1.8萬億,醫院開出的處方藥有8000億,零售藥店的行業規模有4000億。可以說,醫療條件的改善,就醫的及時,買藥的方便,極大的提升了治病救人的效率,提升了疾控預防與控制的水平。

也正是在這種時代機遇之下,催生出了中國零售藥店行業的發展壯大。


零售藥店行業發展歷程

1995年之前,藥房這個生意並不火,當時城市人口就不多,人口流動也很少,醫療資源並沒有現在這樣不平衡。當時的藥店大約以街頭巷尾的中藥鋪居多,有的兼開西藥。

1995年之後,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開始出現了由藥材公司等主導的經營改革和改造。例如1996年1月1日,廣州藥業旗下的廣州市藥材公司以其所屬96家國有零售藥店為基礎,成立了以“採芝林”為商號的“廣州採芝林藥業連鎖”。這個可能是國內第一家搞醫藥零售連鎖的企業。

一直到2000年,參與藥店經營的個體商戶,有限公司開始增多。從期初的不足10萬家增加到20萬家,社會資本參與的熱度在提升,有一些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連鎖化經營。

2000年-2015年是連鎖藥店的野蠻生長時期。在這個時間內,藥店監管較寬鬆,民營經濟活躍,誕生了一大批單體和連鎖藥店。由於行業發展迅速,參與者都享受著行業增長帶來的紅利,競爭情況也從一開始的相對緩和轉向逐漸加劇。

2011年後,藥店數量逐漸飽和,增速從原來的5%以上的增速降到0-3%。從2015年開始,醫藥行業政策改革進入落地時期,對藥品零售領域的監管逐漸趨嚴。各地藥監局不定期飛檢抽查執業藥師是否在崗、藥店倉儲條件是否恰當、流通環節合規性等,陸續處罰了一批違規經營的藥店。藥店合規壓力陡然增加。

例如北京金象大藥房就成為此一時期的典型案例。2000年起,在政策的鼓勵下,不少零售藥店開始採取加盟店的形式來擴張門店,搶佔市場。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就拋出特許加盟的優厚條件,包括免收加盟金、送計算機軟件、送5萬元門店改造費、免費培訓員工等。使金象大藥房連鎖公司從原先幾十家門店很快發展到200多家。隨後,許多連鎖企業紛紛效仿,放寬加盟條件,進行“跑馬圈地”。然而,隨著加盟門店的大量增多,加盟連鎖的管理難度明顯加大。2005年4月,金象大藥房終止了加盟連鎖的諸多優厚條件,轉而限制性收取加盟費每店8萬元,其中加盟金5萬元、保證金2萬元以及每年收取的權益金1萬元,並宣佈將經營重點轉向直營連鎖。通過3年的加盟模式實踐,眾多連鎖藥店開始將擴張重點轉移到發展直營店,加盟式拓展藥店的方式開始放緩。

2013至2017年藥店數量幾乎沒有增長。2018年數量突然上漲,推測可能是由於前兩年一線市場交易過熱,推動部分中小連鎖開店積極性高漲所致。

基於長期趨勢的判斷,在監管趨嚴的形勢下,首先被迫出局的是單體藥店,因此連鎖藥店的增速遠高於藥店行業增速,2018年連鎖藥店的門店數量增速達到了11.4%。同時,藥店連鎖率從2014年的39.4%上升到2018年的52.1%。頭部連鎖藥店的市場佔有率逐年提升,2018年TOP10市場佔有率為21.6%,TOP100的市場佔有率為45.3%。


連鎖藥店是競爭勝出的唯一路徑

連鎖藥店具有品牌效應,獲客能力更強。品牌效應意味著對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保證,相比於單體藥店,顧客傾向於選擇更可靠的連鎖藥店。此外,大連鎖藥店的會員銷售佔比超過60%,多點佈局的連鎖藥店對會員的粘性也更強。

大連鎖藥店淨利率較高,競爭優勢明顯。大連鎖藥店由於向上遊的議價能力強,具有較高毛利率,運營和管理水平較小連鎖更專業化,淨利率整體高於小連鎖藥店,因此大連鎖藥店的競爭優勢明顯。

將A股上市的四家連鎖藥店公司的財務指標與新三板上市的規模較小的連鎖藥店相比,可發現大連鎖藥店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均比小連鎖更高。

根據商務部藥品流通管理系統的統計數據,A股四家連鎖藥店的平均毛利率和淨利率明顯高於國內TOP100零售連鎖藥店的平均值。

實際上,今天中國零售藥店行業的發展路徑,已經在歐美髮達國家走過一遍。

日本:零售藥房競爭變革

因此,中國處方外流也一定是長期的過程(至少20-30年才能初見成效),其帶來的增量空間是逐漸釋放的。從零售藥店營收結構變化來看,近三年處方外流進程加快,自2009年提出醫藥分家至今處方藥銷售佔比已達到39.02%,而提前佈局處方外流率院邊店和DTP(Direct to Patient)佈局較好的頭部連鎖藥店將率先享受增量空間(有能力承接從醫院分流出的處方)。

行業的發展方向主要受國情環境和國家政策,以及競爭格局的影響,國外模式僅能做為參考使用。從目前藥店產品結構變化的趨勢來看,處方藥品類正在加速增長,處方外流已有所印證。

梳理國內四家上市的醫藥連鎖龍頭企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大概能夠看出,在這一趨勢的裹挾下,醫藥零售企業的深謀和佈局,遠慮與近憂。


益豐藥房

法人股東益豐投資為高毅100%持股,自然人股東朱榮為今日資本員工。

公司在2008年6月設立之後,於2008年8月第一次增資,由大股東高毅向益豐有限增值1570萬,益豐有限股本變更為2070萬(設立時500萬)。高毅此次增資的1,570萬元資金來源於其向今之本投資諮詢(杭州)有限公司的借款。

2008年9月,今日資本以益之豐法人股東身份,進入股東名單,同時代持的自然人朱榮退出。2009年先後兩次增資,今日資本XV和今日資本XIV正式進入股東名單。

今日資本的徐新,是一位低調神秘的大人物,其為中國香港永久性居民,持有中國香港護照。1967年1月出生,本科學歷,學士學位。1992年至1995年,任職於香港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1995年至1998年,任職於百富勤直接投資有限公司;1998年至2005年,任職於霸菱亞洲投資基金並於2001年至2005年擔任霸菱亞洲投資基金合夥人;2005年創立今日資本(香港)有限公司並任董事及總裁;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任益豐有限董事,自2011年9月至今任發行人董事。

高瓴張磊作為國內耳熟能詳的產業投資一哥,大家當不陌生。然在3年前其主導的高濟資本介入藥房投資後,如今雖然不能說鎩羽而歸,但基本上已經完全停止動作。再對比徐新的佈局,從10年前選定這個賽道,並能夠在2000多家全國連鎖藥房中選中益豐這匹千里馬,無論對產業理解的深度,對發展戰略的方向選擇,以及選材識人的水平上,至少在藥房這一局上,是完勝高瓴的。此間深意,您品,您細品。

益豐藥房的創始人高毅先生是中國國籍,1968年10月出生,工商管理碩士,藥師職稱。於2001年創辦湖南益豐。曾任常德市鼎城區藥材公司批發部經理、分公司經理。

益豐正是憑藉著這樣優秀的創始人和資本團隊,成功登錄A股,在併購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方面練就絕世武功,躋身為重要的賽道選手。


老百姓大藥房

2018年年報數據,老百姓營收95億,在上市藥房裡面屬於體量最大的。

老百姓大藥房,創立於2001年10月,總部設在湖南省長沙市。老百姓大藥房是一家由單一民營藥店發展起來的大型醫藥連鎖企業。公司除藥品零售外,同時兼營藥品批發與製造。

起於湖南長沙的老百姓,在西北市場最先嚐到了甜頭。以西安為中心,2005年之後陸續進入西北主要城市。在發展過程總,歷經如下經營策略的反反覆覆。

從允許加盟,到取消加盟,又放開加盟。老百姓開始是允許代理商開加盟店的,經過2005年的全行業困難階段,取消加盟而完全進入自營經營。從2016年開始,又逐步在放開加盟。

從小店起家,到大店立足,又拆大店改小店。老百姓長沙起家時候,店鋪並不大,後來在湘潭,杭州擴展也是小店為主。開闢西安戰場後,嚐到大店甜頭,全國一盤棋開大店。在2015年後,大店經營開始全面式弱,規模擴張難度非常大。老百姓又著手取消,降低大店數量,增加小店佔比,行業稱之為“拆大店”運動。

從中央集採,到諸侯放權,又加強集採。集採,是總部集中統一採購的意思,不是這兩年說的國家醫保集採政策。醫藥零售門店散落各地,總部統一採購的好處是量大,供應商好對接,議價能力強,制約因素是得滿足全國不同地區的需求,還要有成熟的物流方案支持。老百姓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歷經上述曲折,中央集採時候因不能很好協調各區域公司需求而將採購權限下放,後來競爭激烈,區域公司議價能力差,SKU系統管理混亂,重複低效,從去年開始,又加強了總部統一採購,此過程還在進行中。

看看行業老大的折騰,感慨四字真言:我太難了!


大參林

大參林的前身是1993年2月6日開業的參茸大藥房。大參林招股說明裡面介紹自己是集醫藥製造、零售、批發為一體的集團化企業,其實說白了,就是自己中藥材零售起家,並且有自己的中藥材加工生產基地。

正是有了這一個底牌,大參林就顯得比較一枝獨秀。在行業內,大參林的中藥材佔比一直是比較高的,受益項是其每年年報披露中西成藥的毛利率都是最高的,例如大參林2018年中西成藥毛利率是35.83%,老百姓則是30.16%,足足高出近2成。

大參林的團隊管理也有特色,我有很多朋友就衝著隔三米就微笑,問候到家體貼倍至的服務寧願去大參林買藥,心情好,有可能健康也會更好。

相對來說,大參林管理團隊更為低調,基本上從不出來走兩步,難得露面。木秀於林的大參林連鎖藥店,必將成為競逐醫藥流通王座的重要力量。

一心堂

雲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零售藥房玩家中,屬於比較另類的。深耕雲南市場長達30多年,雲南那個地方,除了幾個大城市以外,其它地方基本就屬於山區了。而一心堂硬是把連鎖一直開到了縣裡,鎮裡,以及村裡。一心堂披露,截止2018年末5758個門店,有2679個是在村鎮縣裡面,佔比47%。

村鎮賣藥哪家強,七彩雲南一心堂!

如今國內藥房的競爭,正處在群雄逐鹿,列強爭霸時代。上司公司有四家分別為益豐藥房,大參林,老百姓,一心堂。還有兩家是大型流通企業子公司,分別為國藥一致和柳州醫藥。另外有未上市,但是也初具規模的競爭對手,如雲南的健之佳,高瓴領投的高濟連鎖戰隊。除了這些線下的,還有空軍部隊如阿里健康,京東藥房等等參與競爭。

鹿死誰手,且看下回《藥房二弄:少壯能幾時,藥房競爭在此時》。


歡迎關注公眾號:眾研會。關注後可查看更多上市公司的深度研究好文,還有更多福利等你領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