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提督是什么官,能影响九子夺嫡,清朝灭亡后任延续12年

在看清廷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官名叫“九门提督”,那你们知道九门提督在满清时期是一个怎样的官位吗?它所管的辖区以及部门都有哪些呢?

在清朝的时候,皇帝为了保证京城的安全就在城里设立了卫戍、警备以及治安保卫等官僚机构,而这些保卫京城的机构被统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我们也一般简称它为“"步军统领衙门”。这里面的最高长官的名称叫做“步军统领”,由于需要掌管京城九个地方的安全(这里的“九门”指的是京城的九座城门)。所以当时的官员和百姓也称之为“九门提督”。

“九门提督”主要管辖部门是分别是满清的满军、蒙古军、汉军八旗兵马以及绿营的兵马也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巡捕营,主要任务是负责进行军队编制、进行城门的排查、抓小偷和坏人、在夜间巡逻等等。

“九门提督”从清朝初期一直到嘉庆帝的时候,官阶品级由正二品转向了从一品,从此在整个的清朝中期的时间“九门提督”以从一品官阶自居,如果按照现在国家的官位的来说,相当于是一个中央警卫局局长或者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级别是副部级、大军区副职级。可以想象一下其权利是有多大了吧!

“九门提督”隆科多助雍正登基

在康熙末年、雍正初期,有一位“九门提督”非常厉害,因为他的存在,造成了当时康熙底下九位皇子为了继承皇位,而相互争夺的人选。这个人是谁呢?没错,那就是家户喻晓的隆科多。

隆科多是满洲镶黄旗人,清康熙孝懿仁皇后也就是雍正皇帝养母的弟弟,佟国维的第二个儿子,他是康熙末期和雍正初期的最为重要臣子之一。在康熙五十年,隆科多因屡立战功被康熙皇帝授予步军统领,掌握了整个京城警卫力量。而雍正能够成为皇帝也是因为有隆科多的支持,否则如今就没有雍正皇帝。为什么呢?

当时九子共分为了五个党派,分别是大千岁党、太子党、三爷、四爷、八爷党,这些党派都有着自己军队权利,但是他们的军队并不在京城,而是在边区,虽然掌握大的权势,但是不能够成为真正的继承皇位的中坚力量。

而隆科多身为朝廷的“九门提督”,其手下掌握京城最为主要的兵权,军队人数达到三万之多,如果有外兵来犯,那么是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基于这个原因,五个党派的人都想拉拢隆科多,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势力在朝廷内外有着更大一步的发展。但是隆科多并没有受到五个党派的邀请,身为要员,自然知道选择站队之后的后果,但是

在他心目中的人选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雍正。

直到最后,康熙下了道密令给隆科多,说爱新觉罗·胤禛不喜拉帮结派,且政治意识多高于其他人,要让他辅佐雍正称帝,而隆科多也考虑到,爱新觉罗·胤禛的手底下并不是有很多的重要任务,如果其登基,那么自己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再有的是雍正是他的亲外甥,不帮他要帮谁呀。所以在争权斗争中,雍正最后胜出。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也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长,在最后与沙俄进行国事讨论之时,被召回京城,并以四十一条大罪,永远禁锢在京城之中。

“九门提督”后期的变迁以及被革除

“九门提督”这个官职在整个满清时期都存在着。在一九零零年,是清政府开始被八国联军入侵的时期,并在京城设立安民公所,维持治安。而当时任“九门提督”职位的是慈禧的亲信荣禄。次年,清政府也效仿联军的方式,将“九门提督”改成“巡警总厅”。到了一九零二年,肃亲王担任步军统领,对军警分离的政策改革,表示极为的赞同,最后九门提督管辖在无巡捕一块。

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结束后,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政府为了维护政治统治,并没有将“九门提督”给裁剪了,而是继续保持,其目的就是要牵制警察办案和插手京城的社会治安。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带领部队占领北京后,他觉得紫禁城不应该让爱新觉罗家的人继续居住了,因此带兵把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在满清灭亡之后还延续十二年的“九门提督”这个职位才从历史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