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话题」全省率先!广汉与青白江33项审批服务实现跨区域通办

看广汉日新月异

戳☝微新广汉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政务融合“连连看”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又传来好消息!


4月17日,广汉市行政审批局与青白江区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签订了《青白江广汉审批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协议》。


标志着广汉青白江

在全省率先打破行政地域限制,

实现33项审批服务跨区域通办!


广汉市与青白江区一衣带水、唇齿相连,两地均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相邻但属于不同城市。3月30日,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和广汉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协调发展框架协议》,提出探索建立两地跨区域线上线下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机制,探索跨区域企业和群众两地同标准通办模式。


广汉市、青白江区在四川率先打破了行政地域限制,

统一规范“事项名称、办理时限、服务标准、审批流程”,做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实现两地窗口服务、证明材料、审批结果等效力互认。


广汉-青白江
审批事项跨区域通办
事项清单(第一批)新鲜出炉!里面包含经营许可证、公司设立登记、项目备案、身份证办理、护照办理、通行证办理等33项通办事项............

看看有没有你需要办理的~

↓↓↓


市民们“少跑路” 就近办理最方便
青白江区某医院医生陈昌禹,准备在广汉某医院增加执业地点。得知青白江和广汉可以跨区域办理该事项后,陈医生带上资料来到青白江区政务中心,仅花了2分钟便办理好了手续。

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效力互认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办理

本着便民利企、依法行政,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原则,广汉、青白江两地运用“窗口协助帮办、数据线上跑路、快递线下配送”工作模式,申请人通过网上办理、窗口直接办理、现场帮办代办等方式,可跨区域就近进行申请材料递交和证件领取,不需要再跨地区跑腿办证。




力争推动更多事项跨区域通办
携手共建营商环境全国最优区域

“跨区域通办”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突破政务和信息藩篱,跨越层级和部门限制,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在实体窗口“跨区域通办”,变“群众跑”为“信息跑”,变“群众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更好服务青白江广汉两地企业群众。


“远亲不如近邻”

广汉、青白江两地政务人共同努力,

按照成熟一批、公示一批、办理一批的原则,

实现了33个事项的跨区域办理,

为推进两地区域产业经济联动、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近年来

广汉青白江在交通、人力资源、政务等方面深入融合发展

争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排头兵”

共同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今年3月,

两地就“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协调发展”进行签约,

拟开展7个方面深度合作~


一是推进规划布局对接。规划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在两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规划衔接,打造融合发展的规划体系。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对接。重点推动地铁3号线、市域铁路S1线、S12线和S10线等轨道交通,以及成绵高速第二复线、彭广青淮快速、货运大道等高快速路的建设,打造便捷的通勤网。三是推进产业经济对接。借助贵地铁路物流港和德阳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优势,推动口岸开放功能向我市延伸,目前,我市正打造高新区口岸产业合作园区,实现错位发展、相互配套、集群发展。四是推进环境治理对接。加强对青白江河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共同推进河长制;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共同改善交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五是推进公服配套对接。建立两地教学一体化推进机制,支持两地邻近学校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转型升级新丰中心卫生院,打造区域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两地群众。六是推进社会治理对接。推动提升跨区联防联控,健全跨区域警务合作、互通警情、联合执法、疫情防控等协调交流机制,加强交界地带巡查力度,共同提升交界地带管理水平。七是推进人才机制对接。联合举办大港区人才大型招聘会,促进优秀人才有序流动;探索教育卫健人才交流机制,共同提升两地的教育医疗水平。



广汉青白江融合发展 我们来真的

01

2018年年底

成德同城化首条城际公交线路

“广青城际公交”开通


02

2020年4月,

首届广汉青白江区域协作网络招聘会正式上线!



03

2020年4月,

广汉与青白江33项审批服务实现跨区域通办!


...........

未来,

两地还将深化合作、加强沟通交流、携手攻艰克难,

努力破除两地融合发展进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为实现两地城市功能互补,

交通往来顺畅,

环境和谐宜居贡献力量!

部分来源:新华社、广汉市行政审批局

部分图片:李宁、尹全亮



新姐喊你来留言

微新广汉团队

编辑:王路姣

责编:王路姣

监制:周天德

总监制:陈敏

官方微博@广汉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