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楹联系列活动」第三期成联月赛:秦皇岛姜女庙(点评版)

河北省楹联学会系列活动

月赛第一期:承德避暑山庄 跟风练笔:承德露露杏仁露

月赛第二期:张家口大境门 跟风练笔:张家口非遗文化

月赛第三期:秦皇岛姜女庙


秦皇岛孟姜女庙简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惊天一哭,让万里长城亦应声而崩,其分贝之高,难以想象。历史上真有孟姜女这个人吗?她“哭崩城”的事儿究竟存不存在?这个如此能哭的小女子,是怎么把长城“哭倒”的?

想知道这一切,得从齐国武将杞梁说起。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有齐国武将杞梁和他妻子的故事。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为报6年前平阳战役的战败之仇,亲率大军远道偷袭晋国。因晋国已有防范,偷袭失败。

齐庄公不想无功而返,决定顺路偷袭莒国。在这次偷袭中,杞梁作为齐军先锋,最终战死于莒国都城且于门下。杞梁的尸体被运回临淄(春秋时齐国都城所在地)。在城外的路上,齐庄公碰上了杞梁的妻子。齐庄公想在城外就地吊唁杞梁,杞梁的妻子坚决不同意。在她看来,丈夫为国捐躯,有功于国,齐庄公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过于草率。她告诉齐庄公,如果杞梁有罪,就干脆不用吊唁;如果他没犯什么罪,那他有家有室的,就不能在城外接受吊唁。齐庄公觉得杞梁的妻子说得有道理,最终去了她家,规规矩矩地进行了吊唁。

短短百余字的记载中,我们只知道杞梁是齐国的武将,他的妻子是个被称为“杞梁妻”的没有名字的妇人,恪守礼法,勇气可嘉。在这段故事里,没有提到长城,杞梁妻也根本没有哭。据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杞梁名殖。根据他的姓氏和战死时的时间分析,他应该是杞国人,跟“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是老乡。据《临淄县志》记载,杞梁死后被葬在了临淄城东的郎家庄附近。他的墓地1967年被整为平地。后来,当地文物部门根据县志所标的方位,又找到了墓地的准确位置。在山东,和杞梁有关的还有一块“且于门故址”碑。这块被保存在莒县博物馆里的碑,对杞梁战死一事,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杞梁妻让齐侯去她家凭吊杞梁的事儿,后来成为一个故事在民间流传。200余年后,到了战国中期,杞梁妻开始“哭”了。让她哭的人是曾子。曾子在《礼记·檀弓》一文里说:“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曾子的“哭之哀”三个字,可能是关于杞梁之妻哭夫的最早记载。杞梁妻的哭究竟有多“哀”?后来的《孟子》一书里,又出现了新的解释。书中说,“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也就是说,杞梁的妻子哭杞梁哭出了“品牌”。她的腔调被当时的人广为模仿,一度成为齐国的丧葬风俗。直到西汉后期,文学家刘向才在《说苑·立节》中,明确提到哭城的事儿: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刘向还在后来的书中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杞梁不幸阵亡,杞梁的妻子没有孩子,也没有亲人,于是枕着丈夫的尸体在城下大哭,过路者无不为之酸鼻。她哭了10天后,城墙竟然崩塌了。最终,无亲可投的杞梁妻,也赴淄水而死。从此,孟姜女“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不仅“崩城”,甚至到了“崩山”的地步。东汉初年,王充在《论衡》里说她哭崩了杞城。三国时,曹植说杞妻哭夫,梁山为之倾。据顾颉刚先生的研究,梁山崩是春秋时的一件大事,之所以跟杞梁妻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应该跟“杞梁”的名字中有个“梁”字有关。后来,关于杞梁妻哭崩了山的说法渐渐淡下去,杞梁妻的故事却越来越接近如今流传的孟姜女的故事。

杞梁妻“哭崩城”之后的几百年里,她跟秦朝和长城都没有扯上关系。一直到唐朝诗僧贯休写了一首《杞梁妻》:“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杞梁妻和“哭长城”才正式联系在一起。至于她之前哭崩的究竟是哪儿的城,民间一直存在争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看来,故事在哪个地方流传,哭倒的就是哪个地方的城墙。他解释,任何故事必须依附于大家都知道的知识,才能被更多的人记住。

一开始说杞梁妻哭崩的是一个城市的城墙,随着不断传播,需要说成一个为更多人所知晓的地方的城墙。传播到全国范围时,它找到了一个全国人都知道的指认物——秦长城!也正因为如此,原本没有“哭”的杞梁妻,从春秋到了唐朝,终于“哭倒”了秦长城。那么,杞梁妻怎么就变成孟姜女了呢?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研究,唐末的一首小唱把她们联系在了一起,“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烟山便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人们为什么给杞梁妻定名为孟姜女?顾颉刚先生曾分析道,孟姜是齐国年轻貌美女子的代称。当齐国出现了杞梁妻这个知礼、贞节的典型人物之后,其心灵之美便与孟姜女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从此,杞梁妻逐渐被孟姜女所代替。成了“孟姜女”的杞梁妻火了,而她的丈夫,原本有名有姓的齐国大将军杞梁,却在故事演变的过程中“面目全非”。他开始有了很多新的名字:范杞梁、范喜良、万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喜郎……

秦始皇为防御外敌入侵,下令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强征无数民夫前去服苦役。新郎范杞梁被征之后,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下。他的妻子孟姜女背着做好的棉衣,千里迢迢来寻找丈夫。当她得知丈夫已不在人世,便坐在城墙边大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长城竟在哭声中顷刻倒塌,露出了丈夫的尸骸。孟姜女重新埋葬了丈夫,独自一人走到大海边,投入了万里海涛。


成联同题月赛第三期

本期月赛共收参赛作品70副,五位评委打分后汇总,从高到低排序,评出前三甲、优胜奖7人,优秀奖10人,并由评委分别加以点评。现公布如下。

每月入围前20名的参赛联友可免审核加入河北省楹联学会。


姜女坟

获奖作品

前三甲

第一名

范英杰(石家庄)

入殿瞻千年遗像,踏石衔悲,磨砖沈厄;

倚楼望万里关山,长城若隐,沧海空浮。

张志强评:此联似乎笔墨简单,并未对人物事件作过多细致描述,但落笔有致,行文有法,整体有厚度、有深度、有气韵,有沧桑深远之感,在所有联作中比较突出。


第二名

张晓荣(秦皇岛)

檐冷燕山月,廊徊渤澥风,一千年消涨潮波,俱是此间儿女泪;

贞留碣石高,怨起长城覆,百八级往来尘履,久承天下庶黎心。

张志强评:笔墨精到,对仗工稳,上下气脉通畅,虽字数多却无冗长之感,将自身感悟直叙而出,有情致,有所托。好联。


第三名

罗艳春(沧州献县)

指顾间无尽苍茫,块石若缄,万里巍峨堆白骨;

仰首处顿生凄恻,寒衣何寄,一腔贞烈是红颜。

张志强评:工稳大气,笔墨精到,起收笔直抒胸臆,贵无俗笔,在白骨红颜的强烈对比中深化了主题。


优胜奖7名


杜丙申(沧州献县)

同悲于夫戍,较缱绻妇思,惟贞义深如东海;

一哭而墙崩,更沸腾民怨,岂江山固若长城?

张志强评:总体工稳,文字典雅,气脉通畅,结句有力,总体有深度。


付会军(石家庄鹿泉)

渤海潮头几度闻,载舟是水,覆舟是水;

望夫石上经年立,怨亦有之,盼亦有之。

韩全兴评:上联立意高妙,不言长城,只作载覆之叹,秦皇修筑长城引发民怨之意不不言而喻。下联用望夫石写孟姜女的怨盼,较之上联为轻,不稳妥,微憾。


温本理(沧州)

望里识关城,嗟血筑之,泪崩之,最苦民夫民妇;

庙中陈俎豆,任春来也,秋去也,永宁斯海斯山。

韩全兴评:以姜女庙地势起句,境界辽阔,自然引出一番凭吊情怀,“血泪“二字最是动人。下联写百代以来,人们对孟姜女的祭祀不绝,既言其贞烈,又作以拓展,护佑一方百姓,愈显其德。


籍兵山(邯郸)

长城筑怨,片石铭贞,两千年姜女悲声,尽作潮音来日夜;

变幻浮云,沧桑世事,百八级苔阶落影,谁嗟情路太艰辛?

韩全兴评:上联以潮声作譬,日夜为响,尽言孟姜女之悲,可见斯人斯事于世后的流传深广,得显其贞烈。下联前两分句作沧桑之叹,但结于情路艰辛,既与之前承接不畅,又显得不够深远。


齐向前(廊坊永清)

聚三寸贞魂,承千秋俎豆,尘踪同古刹名山相埒;

扼椎心骊首,揽拍岸涛头,光景比银汤封土如何?

韩全兴评:上联以孟姜女受千秋祭祀起,言其贞烈,下联与秦皇陵相较,更显其德,并与臧克家老《有的人》有同工之趣。另,个人以为,用词应力避生涩。


王跃虎(保定曲阳)

非神非佛,因何拥一庙烟云,千秋香火;

其烈其贞,自然得万方崇奉,百姓彰宣。

王永江评:上联问,下联答,逻辑没什么问题。但是,整个联的表达容量相对太少。整体就说了一件事,因为贞烈,所以得祀。联作还是凝练些好。


安林勇(石家庄新乐)

长城万里,幽怨催生关外草;

傲骨千秋,坚贞铭刻海中礁。

王永江评:两个起句都比较直接,但好在尾句能用合适的意象来增加联作的张力和味道。“幽怨”——“关外草”,“坚贞”——“海中礁”,对应的还是不错的,给读者视觉和想象上的延伸空间。



优秀奖(10名)


杜杰峰 (邯郸)

百八阶肃步萧然,听瑟瑟风声,汩汩涛声,滚滚雷声,望不断漫天悲戚,遍地蒿莱,万里金汤成大梦;

五千夜苦秦久矣,筑森森霸气,深深戾气,重重怨气,恨无边弱女殒身,楚人举火,一时玉垒变浮云。

王永江评:上联描写庙周围的景象,归结到“金汤成大梦”,下联则描写孟姜女的故事,并写到秦亡之事,归结到“浮云”。整体联作停留在描写和陈述层面,主体立意仿佛侧重写暴秦为主,似有所偏离。


卜秀红(石家庄)

溯不孤享食同山海,皆因片石铭贞,长城筑怨;

祈有应保民远苦悲,但愿往来无恙,家国均安。

王永江评:结构清晰,上联写孟姜女庙因何而有,下联则扣住祠庙的主题,作“祈愿”。整体没什么大问题,但较为程式化。


刘立权(石家庄)

一任风潮湮恨事。

不堪悲悯度劳人。

康永恒评:此联贵在能简,且能语简意深。全联不即不离,颇耐咀嚼。


韩超(沧州泊头)

置杰构望碧海难平,事已千年,腐世依然夸殉节;

岂长城欠苍生一哭,功成万骨,蚁民不外死苛征。

康永恒评:此联贵在观点鲜明。上联对“夸殉节”提出质疑,下联对封建王朝轻视民命提出了控诉。就联说联,两起句颇有蛇足之嫌,去掉或更好。


李敬茹(保定曲阳)

筑城御敌,哭城诉怨,家国古难全,非是秦皇欺烈女;

建庙铭贞,祭庙修身,山河今愈壮,只缘天意合民心。

康永恒评:此联意在为秦始皇作开脱,依传说故事论,未必能说得过。但自为一说,亦不为过。全联文字畅达,对仗工整,中规中矩,惟“祭庙修身”一语令人费解。


杨茂东(沧州献县)

何处觅丈夫魂,哭倒长城冤未灭;

千秋铭贞女烈,死归东海目难瞑。

康永恒评:此联完全站在孟姜的立场上,赞孟姜之贞烈,诉孟夫之冤屈,算是姜女庙诗联的正格写法。但也因之而了无新意。全联行文畅达,跌宕有致,造语纯熟,亦合作也。


颜金辉(衡水)

寒衣包恨骨,苍石烙殇痕,千年节烈礁茔,一任潮波消怨忿;

新瓦掩残垣,红墙围故事,百级贞心磴道,听凭屐齿数艰辛。

潘洪斌评:通篇文字很有感染力,尤其结尾,余韵悠然。感觉上下联的起句自对写得用力不太一致。


王静(保定)

八百里长城一女哭崩,乃天下悲闻,有幸贞魂犹入庙;

两千年延祀三分疑问,系民间传说,缘何御笔也题词?

潘洪斌评:开头的散句读起来很顺畅,上联尾句的犹字或可推敲,下联总体感觉有些跑偏。


王文田(廊坊永清)

汉关秦月,泪女问天,经千载云消云涨;

烈胆忠肝,石坑存证,望一方浪涌浪高。

潘洪斌评:对联句式很干净利落,重字也运用得比较自然。感觉立意有些拘谨,对仗不够精彩。


张亚娟(保定曲阳)

城下殒孤芳,海咽声声,云怜烈女千般怨;

祠中栖雪魄,松风阵阵,石寄贞情万古铭。

潘洪斌评:此联写得文从字顺,循规蹈矩,上下联意还是没有拓开,给人拘谨的感觉。


评委组委作品


康永恒

石有烂,海有枯,一缕贞魂不泯;

崩其城,沮其焰,八年帝国遂亡。

何必认真耶,万里长城尚在;

终当存祀也,九州民怨须纾。


林看云

小女子一哭传名,贞情比石坚,寒衣何寄潮生怨;

始皇帝因城获罪,国运随风散,苛政不堪史鉴真。


望夫石


本期月赛总评:张志强

本期定瓷杯以姜女庙为题,共收到联作70副,和上两期的参赛人数相仿。说明参赛人员已经相对稳定,赛事有了很好的延续性,算是我们的赛事比较成功的一点,大家的热心参与也是赛事可以继续搞下去的动力,感谢大家。

从这个赛事的题目来看,姜女庙是秦皇岛市的一家著名景点,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祠和孟姜女苑组成,孟姜女庙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前有108级台阶直通山门,庙上红色围墙内有前后两殿及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庙后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观赏区——孟姜女苑及东西配殿,再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1956年,孟姜女庙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说,这个景点有名气、有亮点、有写头,应该能够有一批佳作产生。从联作投稿情况看,大致反映出创作中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想写好孟姜女庙,就必须深化主题。实际上孟姜女庙是个很小的景点,但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很小的景点来写呢,主要是这个景点能在小中反映出大的主题。这是参赛者必须意识到的,单纯写景致的美未尝不可,但却以能够主题深化为佳。这个大的主题便是这则传说中反映出的民本思想,这是底层人民不堪暴政压迫的精神寄托,是对悲惨命运的一种不屈抗争,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暴政的勇气和思想,歌颂了孟姜女的坚贞,也表现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对幸福的憧憬、追求。所以说,表现出民心覆载之意方显高妙之处。

二是要想写好此类联,要情真意切,孟姜女有情有义、坚贞勇敢,有性格,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常言说,诗明志,笔写心,写联必须表达真情实感,避免空泛,写景写意相结合,抒发出情感,要想打动别人,先来感动自己。

三是从句式结构来看,主要以三分句和四份句式为主,五分句不好把控,容易有冗长之感。一句合两句式不容易表达,因为要求作者必须有超强的语言把控能力才能用短分句充分表达。不是说评委不喜欢短句式,而是真的很难。刘立权的一副“一任风潮湮恨事;不堪悲悯度劳人”能进入最后一轮实属不易,但确实还没有能够进入三甲的实力。所以写作时既要注意凝练又要兼顾主题的充分表达。

四是文字忌熟络之语,最好能够出新,能够让评委和读着看起来不俗,必须在思路上、语言上脱离套话式的高大上语言,如此次夺得魁首的范英杰联,之所以受到评委青睐,就是没有在大家都熟悉的东西上费尽笔墨进行细致刻画,而是以大写意式白描手法简单勾勒,尽显沧桑的一面,让人看起来有嚼头。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一己之见,欢迎指正。


评委简介

张志强,河北滦县人。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省楹联学会理事,唐山市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滦县楹联学会会长,联都网站管理员。2008-2012连续五年获得年度中国对联创作奖。并在全国各级诗、词、联、赋赛事中共获奖400余次。曾在201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征联中担任评委,连续两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评委。多副楹联作品在全国风景名胜区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