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干的”,孩子犯错总想着逃避,四个招数能培养孩子责任感

文丨阿月宝宝趣事(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导语

父母对孩子思想政治品质的忽视,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科知识,培养了一个只会学习却不知道主动承担责任的孩子。

案例分析

“你为什么要把垃圾扔在地上,妈妈是不是说过很多次垃圾要扔在垃圾桶里,不然地板会被弄脏。”婶婶盯着弟弟说。

弟弟逃避的说:“不是我干的,是奶奶扔的。”

“那你的玩具呢?为什么玩过之后不随手装起来,你看这弄的乱糟糟的,下次再不收拾,你就别想再要新的玩具了。”

弟弟拉着他奶奶的手悄悄说:“奶奶帮帮我。”

“你让他自己干活,那我还有什么用处啊,不要老使唤孩子。”奶奶在后面一边收拾一边嘟囔。

真的是好气又好笑,每次弟弟犯错,婶婶要开始训斥他的时候,奶奶就该出来维护弟弟了。孩子每次推卸责任的时候,其实就是家长要反思的时候了,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喜欢推卸责任。

一、孩子为什么总想着逃避责任

1. 担心受到责骂。

孩子的内心都是很脆弱的,家里人说的重话都有可能会伤害到他,所以孩子害怕自己说了实话,还是会得到家长的责罚,所以选择推卸责任,说假话让家长开心。

我们的老传统思想就是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听话,光靠说不能真正威胁到孩子,要打一顿,不行就打两顿,必须打才能让孩子长记性,下次不会再犯了。

但是孩子受过这顿打之后,记住的是很疼,也和父母之间产生了隔阂,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孩子选择逃避责任,因为真话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选择说假话。

2.习惯性的怪别人。

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例子,孩子跑的太快了,最后收不住那个力气,一下子撞到墙上,这时候,家长会说“都怪墙壁,我们打它好不好,都怪它。”

今天天气特别冷,孩子有点冻着了,家长会说“都怪这天气不好,都冻着我的小宝宝了。”时间长了,孩子还认为,自己是很完美的,还很骄傲的说“我从来都没有犯过错。”

二、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1.父母教育理念的错误。

大家应该还很熟悉一个词:利己主义,他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做事情之前习惯性的先考虑自己会得到多少利益,把自己放在首位,缺乏社会责任感,这就是因为家长教育理念的错误,才造成的后果。

2. 家庭环境。

家里人的宠溺,孩子从小就不会干活,缺乏自理能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小公主和小王子,所有人都应该宠着自己,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因为自己是小公主和小王子,所以不需要承担责任。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1.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怎么做,孩子会跟着学怎么做,所以家长要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是否给孩子传递了正能量,要注意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正面形象。

2.家长学会放手。

孩子的能力需要家长挖掘,可能你生一次病就会知道原来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知道去给妈妈拿药、端热水了。如果家长一直不让孩子做事情,孩子的那种动手能力会逐渐退缩,因为这个家庭不需要孩子发挥他的能力。

所以家长要放手,去挖掘孩子身上的潜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3.让孩子承担责任。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生气,更不要随意打骂孩子,家长可以耐心的告诉孩子这件错事产生什么要的后果,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告诉孩子,主动承担责任也不会有人打骂你,不要害怕去承担责任。

4.从小培养孩子。

孩子的责任意识是要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年龄小,所以主动帮助孩子去逃脱责任,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要有责任感,敢于承担,习惯成自然,孩子从小就习惯了做事情有责任心,那孩子长大也会有责任心。

​总结

孩子是家里的小宝贝,全家人都对孩子百般宠爱,妈妈要负责给孩子穿衣服吃饭,爸爸负责买玩具,奶奶负责收拾玩具,这种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孩子习惯了这种模式,也认为这样是正确的。

所以当妈妈批评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孩子脱口而出的是“不是我干的。”大人觉得孩子在逃避问题,其实孩子并不是在逃避问题,而是习惯了家里人对他的保护和照顾。

家长要正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话,要及时改正,孩子还小,家长还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培养。家长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再找出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提高责任感。

育儿问题不用愁,阿月与您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