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印象——十二生肖“猪”之第一篇人文典故!

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在民间被称为六畜之首(猪、牛、羊、马、鸡、狗。),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而家庭的“家”字,其起源就是一个屋顶下养着一头猪——豕(shǐ)。“豕”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和篆文中,极像一头猪:有猪头、四肢和尾巴。家里养着猪,就有了生活来源,就意味着温饱,就意味着富足。

在汉字中,关于猪的表述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豕、豝(bā)、豵(zōng)、彘(zhì)、豨(xī)、豚(tún)、猪(豬)人类学或者社会学上有一种说法:关于一种事物的表述越多、分类越细,说明这种事物与这一族群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族群跟这种事物的关系越紧密。

下面说一下关于猪的一些典故常识,也让各位看官加深一下对十二生肖——猪的人文认知!

第一个讲“曾子杀猪”很多人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教子故事,但估计没多少人知道“曾子杀猪”。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马上就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开个玩笑罢了,不要当真。”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只能等着父母去言传身教。假如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等于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会再轻易相信他母亲的话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给孩子吃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不诚信的人。

第二个讲人彘

彘(zhì) ,豕也,即猪。人彘就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熏聋),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然后扔到厕所里,叫做人彘。

典出《史记 吕太后本纪》: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译文:

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厕所里,叫她“人彘”。过了几天,太后叫惠帝去看。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大惊,惠帝派人对吕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您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

女人的嫉妒心加权力欲望产生的后果有时候真的是太可怕了,为了权力可以做出“此非人所为”的行为,这是小编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小编想起了一句名言“一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三个讲公孙弘牧猪

典出《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

他少时为吏,后因触犯法律被免职,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牧豕海上”。年逾不惑,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一介布衣,然后开始学《春秋》,六十岁的时候以“贤良”之名被菑川国推荐给汉武帝,武帝派遣公孙弘出使匈奴,因复命之言不合武帝的心意,武帝认为公孙弘没有才能。公孙弘因此称病,被免官后回乡,七十岁高龄时,汉武帝的举贤诏下发之后,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此后 ,公孙弘平步青云,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丞相,封平津侯。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看了公孙弘这个故事,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什么时候都不晚!

第四个讲仲叔猪肝

典源

《高士传》卷中〈闵贡〉

闵贡字仲叔,太原人也,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仲叔食无菜,遗以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烦耳,今更作烦邪!」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巳。仲叔恨曰:「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檄而去。复以博士徵,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其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问知之。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 [1]

同源典故:仲叔猪肝 安邑问猪肝 就猪肝 烦县尹 累安邑 猪肝仲叔惭 猪肝多泪 猪肝累 买猪肝 食无肝 食肝烦县令。

下面说两首带有典故的诗词一首是清代孙旸的《甲寅四月宋蓼天少宰以边才特疏荐余诗以谢之》一首是唐代罗隐的《寄洪正师》。

甲寅四月宋蓼天少宰以边才特疏荐余诗以谢之

清代:孙旸

百粤风烟控七闽,山公启事一时新。

未能马革酬明主,肯为猪肝累故人!

瑟向齐门知不好,履穿东郭自安贫。

澄清事业须公辈,愿乞馀生伴钓纶。

寄洪正师

【作者】罗隐 【朝代】唐

寄蹇浑成迹,经年滞杜南。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会应谋避地,依约近禅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