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大乾坤,古玺印的章法欣赏及解析


古玺篆刻艺术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章法构思巧妙,布局手法变幻无穷,玺文安排自然天成,似无规律,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的组合,巧妙运用章法的基本规律,在不平衡中取得了整体和谐的美感,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里,不可能全面地分析古玺的章法规律,只能就其构思巧妙的几个主要特点,加以介绍:

1.因势利导朴素自然

古代文字的结体比较自由,往往随笔画的多少忽大忽小,有的外形随器物的形状而变。古玺的作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不但对入印文字的大小、欹正、方圆;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因势利导,天然成趣。有时作适当的夸张,以取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在章法经营上,聚散开合亦理随情至。使之错落大方,神气贯通,苍古浑厚,韵味醇朴。


如“左司徒”玺,玺文笔道粗壮,结体严紧。章法布置充分利用文字特点,因势利导。“左司”二字横多竖少,合占一行,“徒”字竖多横少,独占一行。上部留了几块较大的空白。左右两行皆上小下大,似“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双峰;下部三字相互揖让,参差错落,浑然一体,似一座巍峨的山岗。使人不禁想起“群峰壁立太行头”的诗句。全印气势贯通,雄伟浑厚,古朴自然。

左司徒


又如“子栗子信玺”,对印文结体的大小,笔画的长短、曲直,作适当夸张,使小者更小、大者更大,疏者更疏,密者更密,疏密相间,对比呼应特别强烈,字画之间互有参错揖让,顾盼情深,势态自然。

子栗子信玺


2.随形结体韵味醇朴

任何艺术作品都很重视势态,篆刻更为重要。高手得意之作,可“在方寸之间,自有一泻千里之势”, 古玺对势态的表现常放在首位。杂形玺的章法构思,多是因地制宜,随形结体,字体的欹正交错,聚散开合,随印面的形状不同而变幻莫测,形体和谐,妙趣横生。如“悲”字玺,构思巧妙:看去似蹙紧眉头,大放悲声的面部写真,让人望而生悲。把形态、气势、意境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可见古代印人技艺的高超。


3.矛盾对立险中求稳

一方成功的印章, 在艺术上必然是多种矛盾因素的统一体。 古玺章法构思的巧妙最突出的表现在,善于利用对立矛盾因素有“相反相成”的作用。于平中求奇,险中求稳,乱中求齐,参差错落,虚实相依,离巧于拙,往往 是在不平衡中取得整体的和请之美.给人 乎意料的艺术回味。如“日庚都萃車馬”烙马巨玺,以虚实对比强烈,跌宕起伏称著。用六国古文入印,书体皆用圆笔,得苍劲浑厚之趣,又因腐蚀斑驳,笔画粗细、轻重起伏,更添古朴之美。其章法构思极为大胆, 巧妙利用对立的矛盾因素有“相反相成”的互补作用,安排得妥贴惊人。中宫不置一字,留下大片空地,既得虚灵之妙,又和四周大小不等的几块空地相呼应。下边“都馬”二字左伸右展,笔画较密,占去约1/3的印面,上虚下实,形成强烈对比,给人舒展虚灵的美感。印中六字大小、宽窄相差悬殊,任其自然,并不感松散杂乱,这正是章法构思的巧妙之处。

日庚都萃車馬


右行“庚"字任其长,“都”字任其宽,“日”字任其小,且让它偏左、空上,犹如烈日当空,斜照中宫大片空地。“庚”字中间的一竖起了过渡作用,将“日”、“都”二字贯串起来。“萃”、“車”、“馬”三字虽为一行,但“車”字偏左,“萃”、“馬”二字则向右展其势,“車"字的一竖把三字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三络飞起的“馬”鬃又与“都”字的两横笔相接,好似老友重逢,亲切握手。左右两行的走势,恰似军用地图上从两侧对中宫包围的两个箭头,使人顿觉全印松而不散,流旷而又凝聚。印中各字的大小、欹正、俯仰、虚实....本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因素,但作者巧妙利用它们的互补作用,匠心独运地让它们遥相呼应,组合成一个外部充实,内部虚灵的格局,跌宕起伏而又统一和谐, 使全印气势贯通,神完气足,更具有整体的艺术美。古代印人的超群智慧和技艺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