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朱瑞田老师,七十有三,笔耕砚田,老而弥坚。自幼受家庭父辈熏陶,酷爱文墨,对古今文人书家极为敬慕。临沂师范学习期间,又得益于张寿民、王小古、王汝涛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为以后书法艺术的提升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朱老师先以摹练颜体为主,而后主攻行草。几十年如一日,晴耕雨读,临池不辍。在学习和借鉴历代名家碑帖的基础上,师古学近,多元化拓展。以颜楷为基础,以二王行草为宗,博取“颠张醉素”,又酷爱米芾的潇洒、王铎的气势。醉心笔墨,神追古人。秉持传统,不随时风而左右。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朱老师坚持熔古铸今,博采众长,自具风范。纵观其书法,楷书方正茂密,丰腴雄浑,结字法度严谨,笔力雄强苍劲;行书,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笔力遒劲,姿态优美,气息文雅。其草书,字态高古,笔势流畅,牵丝萦带,缠绵连接。可以从静态的书法中看到其笔墨的灵动,格调的高雅。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无不涵盖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古人云:“积点以成字,积字以成篇。”朱老师对章法、笔法、墨法极深研究,以一点为一字之准,以一字为通篇之规。注重章法疏密有致,用墨浓淡相宜。通篇筋脉相连,行气贯穿,收放自如。笔势疏放自然,气韵潇洒飘逸。笔墨中显灵气,纸张上现神韵。幅幅作品宛如一曲无声的乐曲,抑扬顿挫,悠扬婉转。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书法艺术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升华,是内心情感的外化。俗话说得好:“字如其人。”朱老师的书法所具有的特点正好是他人格、人品的真实写照。综览书写线条,运笔节奏,布局谋篇,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修养、才情与志向。对结构的理解,章法的把控,很直观地展现出他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这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又一典例。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朱老师虽已年逾古稀,仍然把读书学习当作生活中最大的兴趣。每日晨兴夜寐,博览群书。古今书史,无所不及。以致诗词歌赋,无所不能。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书法艺术上,仍保持着孜孜以求,锐意进取的精神。持之以恒地用书法去探求美,领悟美,创造美,乃我等之楷模。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心态,还要学习他对待文化的理解和对待书法、人生的态度,磨砥刻厉,为弘扬光大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担当尽责。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愿朱老师书法艺术之树常青!以旺盛的精力,创作出更多气质不俗,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古风雅韵之佳作!

寄情翰墨  临池不辍

作者简介:

张启荣,山东临沂罗庄人,教师职业。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文学报刊。其中《家乡的西山》《高新区美食:“驴蹄”烧饼》被 “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本文由教育会客厅原创张启荣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