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侵的14岁女孩,从来不止一个

(图片来源:儿童性教育电影《素媛》)

关于“性”,14岁之前的李星星(化名)一无所知。

2016年初,刚满14岁的她因为下体流血、疼痛,李星星打开百度,查询了“下体疼痛的原因”。弹出一个医生诊疗的对话框,看头像是一位医生奶奶,李星星告诉了医生发痛的原因。

“你被强暴了。”

这是她真实的人生,第一次直面这个词。

(图系李星星养父鲍某明)

李星星回忆起,2015年12月31日晚,养父鲍某明把灯关了,把电视开得很大声。他突然抱住她,一边说“穿衣服睡觉不健康”,一边脱掉她的衣服。

李星星本能地想要推开,可“爸爸像铁桶一样箍住我”,在这个身高一米九,又高又壮的男人面前,她显得太过弱小。

医生奶奶的指引下,李星星报警了。

可时隔3年后,随着《南风窗》一篇文章《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揭开这位总裁父亲的“画皮”》对此事件曝光,鲍某明性侵养女案,再度发酵。

人民日报公开点名,盼真相大白。

近几年,未成年人遭受“性暴力”事件频发。据最高法院数据:

2015-2018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罪案件11519件,平均每天7例,还有大部分沉在冰山脚下。

除了愤怒,我们身为家长,拿什么来保护未成年孩子免受伤害?而那些像李星星一样的女孩,当她们勇敢“尖叫”的时候,“回声”又会在哪里?

01

孩子,为什么我们要和你聊“性自由”

“养父鲍某明到底犯罪了吗?”李星星想不清楚。

他如果犯罪了,警察叔叔为什么不抓他?如果没有犯罪,那她为什么觉得身体被伤害了?

他不愿意和养父发生关系。

李星星保留了一些残存的照片。照片上,鲍某明脱了衣服正在准备粘胶带,还有一些床单,有的粘上了血迹,有的被踹烂。

李星星说:“我反抗,他拽着我的双腿,把我从这头拖到那头。”

在养父炮制的噩梦之下,李星星慢慢地,掉进了一个“只有鲍某明”的世界。

鲍某明收走了李星星的手机,暂停了她的课业,不再送她去学校,整天关在家里。

他开始给李星星播放未成年人题材影片,里面有很多爸爸、妈妈角色和孩子之间的情色场面。

鲍某明说:“你看大家都这么做,国外也是这么做的。别人家都是这样,只是没有告诉你而已。”李星星不敢追究。

“你不能把我们的秘密说出去,说出去之后你就不干净了,所有人都会讨厌你。”鲍某明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对你最好的人,别人都想害你。”

他反复纠正李星星的说话方式,不准说难受,不准说“被爸爸按在床上”,要说“你喜欢爸爸,爸爸也喜欢你。”

这些话是牢笼,是炭火,李星星被炙烤。

漫长的三年,她多次自杀未遂,患上了重度抑郁,重度创伤后遗症。李星星甚至一度觉得,养父是爱她的。一度坚信他是对她好,才勉强她发生“性事”。

人是可以被“驯养”的,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精辟的结论。

当人在遭受无法忍受的处境时,大脑会说服自己,合理化一切,否则她会疯掉。鲍某明深谙此道。

随着这起案件被曝光,一个黑色的产业链也浮出了水面。李星星母亲透露和鲍某明认识是通过网友介绍的,鲍某明在“收养”李星星之前,曾连续访问了数名“送养”用户的空间。

李星星对警方说:“不只有我,还有其他小孩,现在我受伤害,将来还会有别的小孩受伤害。”

什么才是养父和子女之间的正常距离?李星星搞不清楚,没有人教她。

她的养父在外人面前开朗、得体,是名校毕业的律师。他平时对李星星也关爱有加,“确实就像个爸爸”。

从李星星的事件,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跟未成年孩子聊一聊,什么是“自由”,什么又是“性意愿”自由?

哈耶克说:“有选择的自由,才是自由。”

我们要教育孩子,人是有“性自主权”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人,可以以任何理由,强迫与自己发生非自愿“性行为”。一旦遭遇,我们的孩子要勇敢说“不”。

相较更多受到不公正“性驯养”的孩子而言,李星星是勇敢的。

第二次报警,是李星星遭受3年性暴力后自杀,被送警。

这一次,她在网上咨询了性侵知识,提供了详细的证据:带有血液的卫生巾、鲍擦拭过的纸巾。以及家里摄像头她被迫拍摄的裸照和视频。

……

直到今天,大部分受害者从噩梦中醒来,都决定把真想说出来。我们只有尖叫了,才有可能收到世界的“回声”。

02

别让孩子的性教育,始于被伤害

2017年2月,同样的事件曝光在一个叫林奕含的女孩身上。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林奕含自杀前的遗作,她把自己“被性侵犯”的真实遭遇写进了小说,故事里的女孩房思琪那时13岁。

蔡宜文在书评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事实上,每次发生类似的事件,我们做家长的愤怒,却从未真正选择和受害的孩子站在同一边。

当她们可能正经历性骚扰不知所措,甚至在向家长隐秘求救时,成年的“我们”,却连性教育都认为是羞耻的。

林奕含小说里叙述房思琪在遭受“性暴力”后,她试探性和母亲谈论“学校里好像有个女孩和老师谈恋爱了”,母亲曾以厌恶的语气告诉她,那是不正经的行为。

当她和母亲说起家里似乎唯独缺少性教育,母亲不耐烦地回应她:“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难以想象,在国际上性侵案以1:7的黑数存在(每查获一起案件,意味着还有7件是未被查获的)。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太多双肮脏的手在污染着我们的孩子。


而大部分家庭,却因为“性教育”的缺失,正渐渐把孩子推向黑手。

2017 年,《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被杭州一位妈妈举报。理由是:“尺度太大”。

书里有男女生殖器相关介绍的图片。要求出版社删掉关于“处女膜”、“性器官”等片段。

很多家长认为,性知识是孩子自然而然习得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长大后你就知道了。”

其实,生理知识只是性教育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我们的孩子从5岁开始,就需要获得合适年龄的性知识教育。

你嫌性教育太早,但坏人从不会嫌弃你的孩子太小。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的隐私,获得安全保护自己的方法。是每个孩子人格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经有一个女孩在网上发布了自己的故事:

她不记得那时自己年龄多大,妈妈让一个老乡开车送她去姥姥家,路上大概4小时的车程。一想到从始至终都要跟这个陌生的司机叔叔在一起,她觉得不安全。

但妈妈却怪闺女胆子太小,连自己坐车去姥姥家都不敢。

女孩说:“现在想想虽然当时也许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我感谢自己的‘胆小’,也对母亲盲目相信所谓的熟人不苟同。”


李星星的妈妈曾经也相信鲍某明可靠,他学问高,如果把女儿交给他教育,肯定比带在身边要强。

多少父母,迷信熟人(2017年曝光的387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犯罪占比59.89%,2014年高达87.87%),甚至因为自己的“性教育”缺失,把孩子送入虎口。

这一场场悲剧看似是一个人的作恶,同时也是一群人共谋。

03

不放过“施暴者”,孩子才有未来

然而,避免未成年女性遭遇“暴力性侵”,提升“性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

如果歹徒是别有用心或是精心策划已久,那么女性真的是防不胜防。

其实,比起教女孩如何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对隐形“施暴者”的早期教化。

我们的“性教育”对男孩同样重要,教会他们尊重隐私,不要羞辱女性,虐待女性。


一个男孩在他日后的成长中,对女性的态度,和他的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母亲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异性。

李星星案件中,记录了鲍某明这样一幕情境:

“刚满14岁的李星星,还没有发育,个子也瘦小。但是鲍某明会突然掀开她的衣服,嗲着声音,叫李星星‘妈妈’,说自己是‘宝宝’。”

在李星星的自述《生命的遗书》中,也有同样的描述。

“他的声音突然变成像小宝宝一样,对她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要喝奶”。

一个40多岁的男人对14岁的女孩产生母亲般的依恋,很多心理研究者把这种病态的关系,定义为畸形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正常,但绝大部分人都能在父母的正常引导下,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然而,如果一个男孩从小缺失母爱,一定程度却会恶化这种“畸形的依恋”。

他内心对母亲的欲望会转嫁到无辜的女性身上,当他们日后遇到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有了安全的掌控范围,内心的魔鬼就会释放出来。

所以,教会一个男孩不要去伤害女孩,尊重女孩的身体和意愿,这是家庭教育里,无比重要的事情。

李星星养父鲍某明,作为一个成年男性的可恶之处在于,他对李星星除了身体的伤害,还有精神上的“占有”。

李星星告诉记者,她后来会“发病”,按照鲍某明的要求去说一些话,但清醒之后又感到痛苦。她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她,这不是爱!

一个未成年女孩,她根本就没有做好成为女人的准备。

所以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你要有良知。无论对幼女是“性侵犯”还是所谓“两情相悦”都同样是犯罪。

因为她们还不懂爱,也不知道这些行为到底意味什么。


而面对受伤害的李星星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施暴者”和“加害者”,其他孩子才会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