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生活真相1|扯去婚姻的“遮羞布”,实为感情和利益的交换


婚姻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结婚十多年,经历过“几年之痒”的过来人,我曾经有几次在内心拷问自己,思考过,但没有得出非常清晰和令人满意的结论。直至近日,受一篇文章《婚姻不必回避利益》的启发,似有顿悟。


放眼四周的男男女女,大龄单身的继续单着,“三观扭曲”的肆意挥霍着青春,吵架打架的天天“撕杀”着,闹到离婚的终于“释放了自己”,“貌合神离”的继续各玩各的,真的是让伤不好呀!


联系到自己走过的风风雨雨,我认为:婚姻,作为一个有法律效用的合同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感情和利益的交换。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谈到婚姻关系、夫妻情分,人们总是羞论物质,忌谈利的。然而,事实是,离开了物质作铺垫和支撑的婚姻大厦,不是千年一遇的“柏拉图”式的精神孽恋,就是弱不经风的空中楼阁,摇摇欲坠,一推就崩。


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去审视婚姻,其实际上就是一种交易。你看,从找对象到结婚,这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要、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男女在婚姻中交换什么?所包含的内容多着呢。无论你承不承认,认不认可,只要“用一张称为‘证明’的纸捆绑在一起”,两人之间就彼此心照不宣地在交换着性爱、情感、互助、尊重、金钱、精神关怀、心理支持等。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情感的维系,不能仅仅用金钱物质去权衡,它的里面包含着感情成分,比如亲情,爱情。有的人,是先有了“情”,再结的婚;有的人,是先领了证,后有了“情”;有的人,“空有其表”,徒有一个形式,唯独看不到“情”的影子,或者曾经的似海深“情”,经不住几回折腾和透支,随风淡去,荡然无存了。


另外,小家庭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还要看各自的“三观”如何?正,还是不正?或有些观点正,有些婚恋观,可能要贻误自己一生。一些执迷不悟的人,还在那里洋洋得意,不自醒自知。可悲!


现实中,就有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也有人说,讲爱情谈钱俗气!其实,讲婚姻,谈到钱,一点也不俗气!结了婚,你没房子,没钱,喝西北风啊?万一再有个“三长两短”,身无分文,你是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任何时候,两人过日子都是以经济为主,没有爱情,日子一样过;没有了钱,你可能一天都过不下去。


曾几何时,白头偕老是幸福的“标配”,是人们对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最为美好的祝愿。然而,当婚姻遇上物质,所谓婚姻的神圣,就就得暧昧起来,看似被无情地“注了水”。


然并卵,成熟的婚姻,应该敢于谈利。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婚前未达成共识,或未基本形成“默契”,婚后必将产生分歧。现在不谈,将来就可能会扯皮纠纷,面临被敲竹杠的风险。在婚姻里疙疙瘩瘩的夫妻,多半是因为不能正确、坦诚地讨论利益,心眼儿比针尖还细还小,总喜欢计较得失。


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婚姻的秘诀就是像经营公司一样经营婚姻。


好的婚姻其实就是最好的生意——找对人,大气些,包容些,去粗取精,舍小取大,算好大盘子,忽略小利益,投入感情和身心,几十年如一日,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守护好一家子的幸福。


——摘自本人公众号“公务员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