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从理想的情况来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比较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并以此岗位为支点、以自己的德才为杠杆来肩负自己应有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并以此来实现自己应有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但是,为了缓解生存压力的需要,我们却往往都是在从事着某种或某些学非所用、用非所长、长非所适、适非所意、意非所乐的“工作”。

喻言之,你现在“吃”的“这碗饭”往往并不是你真正喜欢“吃”的,而是你必须去“吃”的,其最大目的往往只是为了能增加营养而“吃”、为了能生存而“吃”、为了能继续活着而“吃”。

这不仅容易在很大程度上减损我们“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并且还容易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我们行为的主动性、削弱我们进取的积极性、局限我们创新的自觉性,其结果便是给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平添了许多的无力、无助、无奈、无趣,以至于我们内在的潜能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更难以使我们的心智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和奉献于所从事的“工作”当中。

所有这一切,都容易在更深层次和更大程度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大打折扣。

为此,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寻找和创造适合自身专长与爱好的“工作”或“职业”;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将人性与机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达致两者间最佳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两者间交叉互动的良性循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条件并尽力创造更多条件,为下属提供改善“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的机会、途径、方法。

而就前者来讲,其对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根本性的生存意义乃在于:在这个需求如此旺盛、科技如此昌达、竞争如此剧烈、机会如此繁多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生态中,与能够“寻找”工作的人相比,那些善于经常“刷新”工作、“优化”工作乃至“开发”工作、“创造”工作的人,必然更有希望成为能够促使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和状态达致“更好更久”的人。

当一种工作从事过久且过于投入时,我们往往就容易过于沉溺其中,这对于把这一工作做得“高精尖”和“专深特”都是必须的;但其“副作用”则是容易导致我们很难从全局的、广阔的视角来更好地审视和定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创新这一工作的最大价值和发掘这一工作的深层意义。




工作对于我们固然有不可或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但毋庸讳言的是,“工作”并非我们人生的“全部”。

这又会促使我们去追问那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工作”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在选择自己究竟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时,实际上是在作出自己人生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大决断;而这一决断是否科学、合理、得力、有效,与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设计关系甚大。

因于此,一个人寻找适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往往就是他在自我人生目标的引领之下,依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伴随自身所处外在环境的变化而经历反复地换位、到位、适位并最终得以定向、定性、定型的过程。

从为了达致和保持人类个体生存与发展环境和状态“更好更久”这一角度上讲,如果“工作”本身总是不能让我们感到快乐,或者不能帮助我们寻找快乐和构建快乐,并与我们人生中其他的那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协调起来和融合起来,那么无论我们自以为或别人以为我们所干的“工作”有多么“关键”、有多么“重要”、多么“风光”,乃至有多么“荣耀”、有多么“伟大”、有多么“神圣”,也必将注定难以把它干得“更好”或“更久”乃至“更好”且“更久”。



标签:管理思想▶自我管理▶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