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養孩子不能防老,人們還願意生孩子嗎?

橘南讀書


在當今社會,要孩子越來越晚,誰會想著讓他養老呢,只是生命有個延續,有個傳承,兩人又個結晶,生活中會完美一些!例如自己,今年39了,才決定要孩子,明年40才生,並未想過要孩子養老,真的是給自己一個交代,讓父母放心,就像我老媽說的,別到老時,讓人指著弱點說咱,絕戶就行!並且,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既然生了,就得讓他有個完美的家庭!對於父母,我們做到孝順,對於孩子,我們做好教育!一切隨緣!無愧於心就好!多存些錢!老了以後不給孩子任何負擔!房子全部給孩子,到老了,跟老伴周遊一下世界!也就最後躺在床上那一刻是真的需要孩子在跟前!



dx房產經紀人


首先,養孩子不一定就是為了防老,養孩子可以體驗為人父母的喜悅,體驗小生命帶來的樂趣!

比如,小孩第一次哭,第一次笑,第一次叫爸爸或媽媽,第一次學走路等等,看著他或她的成長就像自己辛苦付出後的收穫一樣欣慰!

其次,養小孩從小家來說是培育一個小生命,從國家意義上來說,是為國家培養人才,所以養小孩不能防老也要生小孩。

因為小孩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

最後,現在國家養老保障已逐步完善,小孩長大有自己的事要做,不可能天天陪在父母身邊,她們或他們在努力工作,交稅,也算是以另一種方式在養老。

總之,假如養小孩不能防老,還是要生小孩,

因為一家人老老少少在一起,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很美好!人生就是這樣的,代代相傳!不同的年齡段體驗著不同的樂趣!


煙染非葉


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已經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我個人認為,“養兒防老”的老觀念需要隨著時代的不同做一些調整了。

真正養孩子的人都知道,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是為人父母的我們拿什麼都不願意換的。

孩子的第一聲啼哭、第一句呼喊、第一次站立……一樁樁一件件都會給父母帶來無盡的喜悅和驕傲。

父母和子女只是一段時光裡的同路人,父母會有自己的道路,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方向。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雖然與父母朝夕相伴,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孩子會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未來的方向,父母可以給予幫助和引導,但不要過份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在養老這件事情上,父母與其寄希望於孩子,不如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養老方式。或者遷居宜居城市、迴歸田園、旅遊、攝影、閱讀等等,有非常多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父母和孩子,彼此獨立又難以割捨,如何相處其實也一門不大不小的學問,只不過,什麼時候都是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更實在。

附: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