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國主糧之一,對糧食安全有哪些影響呢?

頭條熱點


1、耕地數量持續減少,糧食安全的基礎受到威脅。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的需求的不斷增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耕地的數量和質量都應不斷提高,達到耕地的數量上和質量上的動態平衡,這樣才不至於動搖糧食安全的基礎。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情況不容樂觀。據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透露,目前中國耕地面積約為18億畝,比1997年的19.49億畝減少1.49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由10多年前的1.58畝減少到1.2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見保護耕地的壓力不斷增大。

2、生態環境惡化和汙染,危及中國糧食安全。目前,我國耕地面積逐步減少,另一方面,耕地的質量也在下降,最突出的問題時生態環境惡化和汙染,具體表現為農業生態系統惡化、農業化學汙染和工業汙染物的大量排放。

首先,農業生態系統惡化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我國由於沉重的人口壓力,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體和大氣汙染、森林和草地生態功能退化等,已成為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據估計,我國遭受水土流失(水蝕和風蝕)的耕地達到4540萬多公頃,大約佔耕地總面積的50%。三分之一至一半的耕地缺磷,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耕地缺鉀,缺乏微量營養元素的土壤也正在增加。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孫鴻烈院士指出,水土流失導致土地退化、耕地毀壞,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約100萬畝。

其次,農業化學汙染和重金屬汙染加劇了糧食安全的擔憂。農業源汙染物排放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大,其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1324.09萬噸,佔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43.7%。農業源也是總氮、總磷排放的主要來源,其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噸和28.47萬噸,分別佔排放總量的57.2%和67.4%。隨著“鎘大米”事件的曝光,人們對重金屬汙染的關注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正是由於“鎘大米”直接危及到主糧安全而成為重金屬汙染的一個縮影。

3、外資併購影響我國糧食安全。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主要是稻米、小麥、玉米和大豆。目前,我國稻米、小麥的自給率達到90%以上,但是,玉米和大豆自給率下降,尤其是大豆自給率只有30%,而進口依存度達到70%。由於外資併購和侵蝕,我國對糧食控制力減弱,對外依存度擴大,轉基因產品從長遠看可能危及人民的健康。





興隆興隆


玉米是我國的主糧之一,用途廣,產量也高,比其它主糧產量都要高,一畝地一般都上千,一千多,對糧食安全不會造成影響



桐樹花兒


因為玉米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性

1.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 玉米適應性強,分佈廣,用途多,增產潛力大,在全世界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居第三位,發展速度很快。玉米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還表現在含有較豐富的營養物質。每 500 克玉米子粒含碳水化合物 365 克,略低於水稻;脂肪含量 21.5 克,超過其它任何穀類作物;蛋白質 42.5 克,僅次於小米;維生素 B2 則高於其它作物。玉米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

2. 玉米是高產作物 光合作用效率較高,玉米是利用雜種優勢最早、最好的作物;國內外專家研究認為,從群體光合結構看,玉米是作物中株型最為理想的作物,為高產奠定了基礎並佔有絕對優勢,已經被生產實踐所證明。

3 玉米是優質飼料 玉米的子粒是家畜、家禽的上等精飼料,對提高豬肉、牛乳和蛋類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有顯著作用。玉米莖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乳熟到蠟熟期收穫的鮮莖葉和果穗,鍘碎可做青貯飼料。縱觀世界上一些畜牧業發達的國家,無不是以發展玉米起家的,各國畜牧業最發達的地區,大都是玉米集中產區。

4 玉米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利用玉米子粒和副產品直接或間接製成的工業產品已達 500 種以上。現代玉米工業主要產品為玉米澱粉,被廣泛用於食品、醫藥、紡織等工業部門。玉米子粒還可製造葡萄糖、果脯糖漿、白酒、啤酒、丙酮等。玉米的莖稈可製造纖維板、紙張、人造絲、電器絕緣體和化學膠板等。穗軸可以提取 16.5-19% 的糖醛,它是製造高級塑料的重要原料。玉米苞葉可編織成提籃、座墊、嬰兒臥具等工藝品。玉米在醫藥上也有廣泛的用途。玉米澱粉是製造青黴素、鏈黴素、金黴素等抗生菌的重要原料,玉米油含有大量維生素 E ,具有治療高血壓和血管硬化的作用,是良好的保健食用油。穗軸可製造消毒品及麻醉劑,花絲可醫治膽囊炎、膽結石、黃疸肝炎等病,還具有利尿功能。

由此可見,玉米產量高,用途廣,因此發展玉米生產,對改善人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