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嗎?

移憂閣


我覺得這個要根據不同人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規劃而定。列如:

一、家庭較為富裕的大學生;

這類大學生在大學裡有把自己搞得很累的和玩得瀟灑的。

1、我們先看把自己搞得很累的;

這類大學生家裡雖然富裕,但他們對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較前衛,他們知道自己家庭雖然富裕,但都是自己的父母通過創業或艱辛努力獲取的,與自己並沒關係,所以他們在大學很努力學習,對自己的要求很嚴厲,雖然家庭富裕,但他們寒暑假也出去打工,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一方面賺取自己的學費或生活費,不用家裡負擔。他們也想像自己的父母一樣,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因為那才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財富。所以我覺得這類學生他們是有意讓自己每天活得充實,在他們看來這可能並不是累,就算累,但也快樂著!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不怕別人家境比你好,就怕家境比你好的人,比你更努力。

2、家庭富裕且玩得瀟灑的:

這類學生他們可能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多規劃,甚至他們來大學讀書就是混個文憑,以後畢業後要麼回家繼承家產,要麼憑藉父母的人脈另謀個好的出路。所以他們可能覺得在大學沒必要把自己搞得很累。

二、家庭並不是很富裕的大學生;

這類大學生我個人認為在大學還是把自己搞得累點好,因為我也是這類大學生中的一員。因為我們家庭並不富裕,那我們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和雙手改變現狀。我們的人生也就那幾個轉折點,通過高考的轉折點把我們送進了大學,如果在大學我們不努力,不去學習知識、技能充實自己,不累點;大學畢業後面臨就業,我們可能會非常後悔為什麼在大學期間不把自己“搞累點”。在大學時努力點,我們也就是身體上累點;大學畢業後找工作,面對事事不順,工作不知在何處,年邁的父母還要為自己操心時,那時不光是身累,心更累!

綜上所述,我覺得大學生在大學裡還是很有必要把自己搞得累點好。無論家境好與不好,累點總不是什麼壞事。正所謂: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一生白活!




星雨昕緣


答案如果是,必要或者沒必要

這樣的回答也許並不是題主想要的答案吧?題主的應該想問,大學應該怎樣生活,或者說怎樣過好大學這個人生階段?

關於回答這個問題的我

我從二十歲時,2010年,步入大學本科學習階段(中南大學)。日本碩士兩年也在大學裡面(筑波大學)。博士這幾年還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總的來說我已經在大學裡生活了10年,多多少少有一些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下面就這個問題,我做一個分門別類的解答。

大學怎麼生活?

01 | 選擇喜歡課程

大學裡有專業必修課,基礎課,此外,你還有很多選修課需要學習。這裡建議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符合自己興趣的課程。每一天結束,最重要的是自己到底有沒有感到幸福。如果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幸福一定有增無減。有的同學選擇好過的或者給分高的,我不覺得這樣是個好的選擇標準。只要你喜歡,學好這門課就不是問題了。

02 | 經營關係

大學裡,你會跟很多人有交集。你的老師,室友,同學,一起上課的校友等等,如果你能和他們很好的相處,大學的美好時光會增色不少。甚至你還可以有一場戀愛,這個單獨說。

03 | 善用圖書館

大學裡面最有用的地方是在圖書館。那裡有很多免費寶藏。善用它,你將會終身受益。你不用去網上或者書店購買,圖書館裡有很多很多。

04 | 把握戀愛機會

大學階段的人都已經到了戀愛的年紀。肯定內心有特別喜歡的那個人。別猶豫,主動和他/她表白。不管什麼結果,都是一次值得回味戀愛經歷。也許就是一輩子的註定,還說不清呢。總之,把握戀愛的機會。

05 | 適當兼職實習

大學階段的空餘時間,其實很多。尤其是在寒暑假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去做做家教或者其他社會兼職,體會賺錢的樂趣。人生的第一桶金,儘管不多,但是其他收穫更值錢。我在暑假兼職過一個月左右,做家教,發現把自己的學到的東西傳達出去也是一門學問。

06 | 參加各種等級考試

不管是計算機二級,日語二級,英語託福或者託業,雅思,你都可以試試。考試不用太大壓力,你想獲得什麼,通過考試來認真的學好某樣東西,是很好的途徑。我參加了計算機二級,日語二級,託業考試。考試能督促學習,還能讓你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07 | 外出旅遊

大學不是一直待在學校。你可以去你大學的城市走一走,去你大學所在省的其他旅遊勝地看一看。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內心和腳步的世界都走得更遠。

總結

大學是一種人生階段,裡面五味雜陳。這個人生階段就跟你其他人生階段一樣,你會體會到各種感受,包括本題中的累,或者苦,也會有快樂,安逸,當然有時會痛苦焦慮,有時會欣喜滿足。大學的我們,追求快樂,幸福,輕鬆,自在;我們卻依然體會到苦累,負擔,和不快。只要每一步都走到位,大學的人生也很奇妙多彩!加油!


你我同桌婚旅記


對於“大學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具體如下:

第一,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分析一下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一般來說,大學的學習環境與高中的“封閉式”環境相比較而言,會有更多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也就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更多。由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是否要搞得太累,需要因人而異。

第二,在分析了大學生活、學習環境的基礎上,再來看大學是否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首先從大學各類專業來看,偏文的專業(例如法律、教育學)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大量的記憶知識點;偏理的專業(例如土木工程)需要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要加深理解,還需要CAD製圖等。所以,在學習大學的專業課上,基礎好的同學可能不需要太累;基礎差一點的同學,為了順利畢業就需要累一點。

第三,大學有“半個社會”之稱,強調的是大學直接與社會接軌,除了完成日常的大學所學專業外,還需要把自己的所學在社會中的以實踐,讓自己充分得到鍛鍊。畢竟,目前的大學生競爭就業壓力,也是社會的焦點問題。分情況來看,有的同學家裡可能是自營企業,那麼在找工作上可能方便一些,不需要那麼累;而以後全靠自己就業的同學,就需要累一點,提前融入社會。

綜上,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差異,以及每個人的基礎和家庭背景也不一樣。需要在看待這個問題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人而異。如果你的專業基礎好,可能就不需要那麼累;如果基礎差點,就需要自己累一點。在以後畢業參加招聘時,也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作出不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