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失败,更不害怕成功

事情有变坏的可能 , 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 , 它总会发生 。它给人造成的错觉是 , 无论是什么事当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 而且会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它使胆怯的人遇到问题就畏缩不前 ,害怕经过自己的手 , 会使问题越发严重 。

思维不健全的人害怕失败 , 因为他们害怕可能到来的更加严重的失败 。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却提出了一个“约拿情结”。

马斯洛把“约拿情结”描述为 :“ 我们害怕变成在最完美的时刻和最完善的条件下 , 以最大的勇气所能设想的样子 。但同时我们又对这种可能极为推崇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 对自身杰出的畏惧 ”或“ 躲开自己的卓越天赋 ”的心理 。

说明白一点儿 , 有“约拿情结”的人是害怕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

原来“约拿情结”,来自《圣经》上的一段记载 : 说的是先知约拿奉上帝之命前往尼尼微城去传话 , 这本是难得的使命和很高的荣誉 , 也是约拿平素所向往的 。可当他完成了这项使命 ,荣誉摆在面前时 , 约拿却感到了畏惧 。于是他把自己隐藏起来 , 不让人纪念他 , 认为自己名不副实 , 他认为他做的事是不得已的 , 是蒙了神的大恩才完成的 。所以他想把众人的目光引到神那里去 。

这种在渴望机遇 , 但是当机遇真正到来时自我逃避 、退后畏缩的心理 , 便是马斯洛所说的“约拿情结”。正是这种心理 , 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 , 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

“约拿情结”是一种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 。人害怕自己失败 , 这可以理解 , 因为人人都畏惧自己最低的可能性 。但是人们不会畏惧自己最高的可能性 。这很难理解 , 但这的确是事实 :人们渴望成功 , 又害怕成功 , 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 , 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 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 , 并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 。

毋庸讳言 ,“约拿情结”其实是我们平衡内心压力的一种表现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成功的机会 , 但是在机会的面前 , 只有少数人敢于冲破这种压力 , 认识并摆脱自己的“约拿情结”,最终抓住机会取得成功 。

有一家电视台有一档叫《谁是未来的百万富翁》的智力游戏节目 , 通过答题可以赢得丰厚的奖品 。但是这个游戏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陷阱 : 每闯过一关 , 赢得了该关卡奖励后 , 就需要参赛者自己选择是否进入下一关 。下一关的奖励会比上一关更加丰厚 , 直到最后一关 , 累计可以赢得一百万大奖 。但问题是 , 如果未能过下一关 , 那么之前得的所有奖金也就跟着泡汤了 。

在节目开播的前十几期里 , 没有一位参与者能够获得一百万大奖 , 因为所有有能力继续挑战到底的参赛者都选择了见好就收 , 最多当奖金累积到十万左右的时候便放弃答题 , 退出比赛 , 而真正一路过关斩将 、战斗到最后的人始终没有出现直到几年后 , 一位名叫克拉马的青年人 , 在获得十万大奖之后决定继续挑战 。他破天荒地又闯过了五十万奖金的关卡 , 之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 他毅然决定不放弃 , 冲击一百万的关口 。

最终他获得了节目开播以来的第一个一百万大奖 。据当地媒体评论说 , 成就克拉马的不是他的学问 , 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和雄心 。在获得五十万奖金之后 , 每道题都相当简单 , 只需略加思考 , 便能轻松答出 , 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胆量挑战这一关 。

正是“约拿情结”阻得了这些人进一步挑战自我 , 他们笃信没有尝试 , 就不会失败 ; 没有失败 , 就不会受更大的损失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妨碍心理 , 使得他们虽然可能比克拉马更有能力 、知识更渊博 , 却达不到克拉马所达到的高度 。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只能一世平庸 , 成功的永远只是少数人的重要原因 。“约拿情结”使人的真实能力大打折扣 。所以想要开创人生新局面 , 就必须敢于打破“约拿情结”, 最终突破自己 、超越自己 , 取得人生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