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精准、数字化、个体化-谈肝胆外科疾病治疗的革命性变化

手术微创化创伤最小化是肝胆外科最显著的变化趋势

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病人对个体化治疗需求的增加,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速度也得到了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有机整合,例如影像学诊断和微创治疗器械的集成化,提升了微创诊疗的精度。

现代化的手术室

微创外科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主流。它的目的是使术后患者能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更好的医疗效果,更短的医疗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肝胆疾病的治疗也向着科学化、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多元化发展。

肝胆胰外科技术本身在迅速发展。常规的外科基本技术主要就是切开、缝合、打结、止血,使用的手术刀、剪刀、止血钳、缝针等简单工具,可是现在手术操作已经从宏观进步到微观,从二维拓展到三维。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领域发展迅速的技术之一,在肝胆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以3D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技术为例来说明微创化手术带来的更多便利:手术景物在放大下操作,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三维场景使重要结构的比邻关系层次感立体感更强;电外科器械使操作更加便利化简单化;多维度的手关节功能使设备操作更灵活;防震颤功能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稳定;最突出的是组织伤小,创伤反应小,术后恢复快。

3D技术

现在局部治疗肿瘤不但可以使用微波,射频热消融或冷冻坏死,还可以使用细胞穿孔技术如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技术。热消融在烧坏组织的时候也会把紧邻组织一块烧掉,但是使用纳米刀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它让肿瘤组织细胞穿孔凋亡,而血管、胆管等基本完整。这样,重要的血管结构、胆道结构能得到保存,可以由非选择性的破坏变成可选择性的破坏,精准度和微创化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手术创伤。

目前针对胆石症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整个腹腔镜外科的标志性手术,是世界上开展最成熟的也是最多的腹腔镜手术,几乎所有胆囊良性疾病的胆囊切除术都可以用LC来完成,这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它使本来需开腹的手术变成了创伤小、恢复快的“ 打孔”手术。而对于胆囊功能良好,具备保胆条件的可施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既微创,且保留了胆囊的基本功能,大大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的可能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针对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采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对胆总管下端的刺激明显减小、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小手术创伤、使患者尽快恢复等特点。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是一种内镜技术经口取石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可以做到体表无疤痕,不开腹的情况下用来进行胆道疾病的针对性微创治疗。纤维胆道镜治疗,主要用于胆石症术后胆道残留结石二期取石,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伤害。

ERCP取石

精准医疗的理念是革命性变化的助推火箭

以小肝癌为例最主要手段就是外科手术切除,而现在可以达到等同于切除效果的手段还有包括射频、微波等局部消融、移植治疗等,且近期资料显示疗效还在不断提高。业界已将上述三种治疗手段推荐为可达治愈效果的技术。分子基因测序与靶向治疗、癌症免疫疗法、质子刀,射波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不可逆细胞穿孔技术(纳米刀)也持续地推动着肝胆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并改变着肝胆外科学的面貌。

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仅重在治疗病灶改变为既重治疗病灶更重病人生存质量;由重在将不可治疗病变转化为可治疗病变变为更重由可治努力转化为可治愈,达到整体提高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肝胆胰肿瘤既是全身性疾病又是基因层面的疾病,同样的肿瘤发生在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肿瘤发生在同一个体可能均有相同与不同的癌症发生通路与基因突变或缺失位点,将会使治疗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体现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特点(个体化)。如果病人做了肿瘤基因测序,那么医生首先可以把病情的发生机制、癌变的主要通路、基因位点的主要变化了解清楚,然后再结合病人的病情选择最适合的初始治疗手段与联合治疗手段,使治疗更加精细化个体化。

从基因、分子水平上来找肿瘤发生发展甚至转移扩散的关键位点来决定使用哪一项治疗手段的优先性,在这基础上制定系统化治疗的路线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是精准医疗时代疾病治疗革命性变化的基本思路。

致病基因检测

数字信息化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创新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以往在手术中需要一些资料可能还需要现场查阅,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只需一副小小的眼镜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还有配套的手术转播系统,眼镜还将会以佩戴者的第一视角将手术实况转播出去,这样显现的更直观、更逼真。这项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阅读CT片的能力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极其重要,即使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也需要长期的培养才有这个能力。目前的CT片不是立体的,但是经过影像的后处理即可把它转化成更直观的三维立体图像,把整个器官立体重现,使手术计划及手术更为精准。

在三维重建图像的基础上还可实现3D打印,把器官三维重建的立体构件打印出来,使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计划手术的切除范围,让病人更多有功能的器官组织得到保留,体现精准外科的内涵。

CT三维重建

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肝胆胰肿瘤治疗的主要模式

以往的科室之间各自负责范围清晰明确,而在以后各个科室之间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是现代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诊疗模式。MDT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国内很多大型医院早已打破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起以病种为单位的“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中心。不少医院的肿瘤科、放疗科在各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搭建起多学科诊疗平台,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治质量。从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大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MDT医疗模式示意图

国内外实践证实,采用此模式组织治疗(集成医疗),肿瘤病患将有更多的生存获益。作为一名参与多学科会诊的医生,必须要掌握多方面的技术及知识才能胜任,这就对科医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肝胆科医生只要开刀好就是个好医生,可是现在,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但要开好刀,还需要一专多能。

MDT医疗模式和传统医疗模式的区别

以上是以肝胆外科为例谈现在医学模式的发展。事实上当今世界医学科学可以说迅猛发展,医疗的模式也在悄悄改变。这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请你尊重优秀医生为你做出的合理选择。在治疗方面不要都是自作主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