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非虛構寫作課》讀書筆記

今天把《哈弗非虛構寫作課》看完了。作者馬克.克雷默和溫迪.科爾,告訴我們寫作可以從‘作者角度’‘編輯角度’‘讀者角度’去思考。

作者提問思考角度:

1、 鎖定人物,選擇好目標人物,切入他的生活,觀察。從過去發生的事找回憶,從錄像、照片中可以找到過去的回憶,並從中找到對人物影響的因素。

2、 現在生活的場景對人物的意義。

3、 觀察他與人互動交流。

4、 思考是隻寫單一場景,某一個階段還是整個或整天的事情。

5、 抓人物的轉折點,從哪個時間段、什麼事頓悟。

6、 找主題,問這個故事的Idiea是什麼?這個故事有什麼影響力?寫這篇文章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1、 什麼是時下最持久的議題?什麼才是具有普適性的主題?怎麼讓讀者看出來?

2、 那個出現在頭條裡的人,是不是還有別人跟他過一樣的日子?這個頭條故事能不能從普通人的經驗和眼光出發,而得到更好的理解?

3、 這個新聞是不是講出了什麼道理?另外,反面是不是也有故事呢?

4、 什麼地方值得深挖?什麼地方需要把鏡頭推近了給特寫?還有什麼地方任然成謎?

5、 在一個大故事裡,是不是還有哪兒是模稜兩可的?

6、 還有什麼未被講出來的背景故事嗎?

7、 一個故事的結尾,會不會是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讀者思考提問角度:

1、 在選定一個話題之前,仔細思考到底什麼才能讓讀者感到欲罷不能?可以試著埋一些小的難題或者謎題吸引讀者。

2、 在選好了一個好的話題之後,要保證獲得好的‘路子’,也就是可以體現這個話題的人物、場景等。

3、 找到那個能提供敘事線的正要展開的情節。

4、 在情節裡尋找能提示人物性格的細節。

5、 通過細緻的感官感覺來發現合適的場景細節。

6、 你要去探幽尋微的是你的受訪對象的情感體驗,而不是你自己的情感體驗。

7、 對你故事所處的語境做嚴格的調查探究。

8、 在打底稿這個環節的後期,把你故事的要點提煉出來,弄清楚搞明白。那些所有設定的場景,那些所有刻畫,那些所有背景信息,都必須朝向一個歸宿。一個結尾,必須帶給人某些收穫。

9、 在寫作的非常非常的後期,調整好你的觀點和你的受訪人觀點之間的差別。

10、 珍惜那些你在採訪過程中想到的隱喻,以及那些跟結構有關的主意,可以用錄音或記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

此書讓我們明白,故事裡的人物背景要複雜,人物可以有沉重的負擔,有慾望有所求。

每寫故事之前問自己,我最有力的場景是什麼?我要寫什麼觀念?什麼能成為一個好結尾?貫穿整個故事的主線是什麼?

寫故事時,可以先寫結尾,因為結尾是目的地,當你已經知道你去往何處,剩下的文章就好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