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模式化,好習慣原來可以這樣養成

你想養成英文閱讀的習慣,可是,每天的時間不固定,早上看、中午看、晚上看、睡前看,到了第五天,已經找不到時間來進行英文閱讀了。

你想養成練字的習慣,可每天數量不固定,練一頁、練兩個、練十個,隨性而為,久了,都提不起興趣了。

你想養成練瑜伽的習慣,可地點不固定,在家、去健身房、去朋友家,不停地換地方。每次想起瑜伽,你都要花半小時考慮去哪兒練。煩了,​乾脆不練了。​

為什麼你的行為沒形成一個習慣?因為它在執行的過程中,模式不固定、節奏不統一,很難讓身體形成記憶,把這些隨機的行為變為習慣。

行為模式化,是在我們想要培養的習慣時,設定固定的模式(時間、內容、地點等),並持續地跟進執行。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做同樣的事情,能夠幫助我們培養出節奏感。在建立起固定的行動節奏後,我們的身體就會適應這樣的狀態,很輕鬆就能想起來要執行這個習慣的動作。

行為模式化,我有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例子:
因為固定的時間,地點和內容,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早上在剛起床之後,在陽臺上喝一杯咖啡。思考一下昨天的事情,進行一個回顧,並且來想一想自己今天要做的事情,這樣的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顯得不緊迫,這就是我自己養成的一個行為習慣,在這個行為習慣帶給我很多安靜,能讓我安靜的思考。


我回想這個習慣的時候,我發現就是符合了這個行為模式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固定的內容。
半年前報了一個為期半年的心理學課程,眼瞅著課程馬上到期了,我只在剛開始的一週參與了學習,後來就放棄了。我沒有形成固定化模式,導致半途而廢。

沒有堅持下來原因:
1、因為時間不固定:有時十分鐘,有時半個小時,有時才三到五分鐘。
2、數量不固定:練兩個詞,有時十個,隨性而為。
3、地點不固定:有時在公司,有時在家裡,有時是在路上或者其他地方。

在執行的過程中,模式不固定,節奏不統一,自己的隨機行為沒有成為習慣。

計劃一:

今年,我對晨夕日記特別感興趣,也在堅持寫,但是,很難做到每天都寫。我要利用行為模式化的方法,把這件事做好,因為,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一天可以用十五分鐘的時間,迅速記錄自己的想法,感覺到自己在用晨夕筆記時的成長。


固定的時間:每天我的起床時間在五點半,計劃在早晨六點到六點二十進行晨間日記,只寫二十分鐘,這樣自己也沒有壓力。
固定的地點:書房,用筆記本電腦,在印象筆記上寫晨間日記。
固定的內容:每天將自己的思路進行整理,不限制字數多少,也不用具體考慮措辭,記錄到印象筆記專門的筆記本里。
目標:將這個習慣堅持一個月,到五月十七日。

計劃二

目標:為了強身健體,從下週一開始,我將依據“行為模式化”的要求,制定為期21天的站樁運動計劃,以便將站樁養成每天固定的運動習慣。
時間:固定為每天晚上7點定製手機鬧鐘提醒(一週七天此時間段都是空閒的),
若臨時家裡來客人或臨時有事情,將調整到晚10點-10點半,同時提前定製10點手機鬧鐘提醒
地點:正常在家中客廳,若臨時客廳被佔用到調整到臥室
方法:提前下載30分鐘站樁引導音頻,每天跟著音頻開始黃庭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