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母婴店“坑妈”手段大盘点,2020年千万别再中招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常逛母婴店,哪有不被骗!


○ 本来只想买瓶钙片,结果被“忽悠”得买了上千大洋的补铁补锌产品;


○ 明明在医院查过宝宝什么也不缺,却还是做了不靠谱的微量元素检测。

回家看着一堆无用的东西,想起花掉的银子,才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又!中!招!了!


导购的嘴,骗人的鬼。

其强大的说服力,可能也只有理发店 Tony 老师可以与之抗敌。十个进店的老母亲老父亲,至少有八个会被套路。

今天,让我们拿起大锤,来盘一盘母婴店那些「坑你没商量」的常用套路。


套路一:假“专业”

你家宝宝缺钙缺铁又缺锌


走进母婴店,一张“宝妈须知图”赫然立在最显眼的位置。看似“营养十全大补汤”,实则是要把孩子变成药罐子。



和海报搭配忽悠的,则是母婴店导购们的巧舌如簧:


娃还没长牙有枕秃?缺钙!

娃头发稀黄手指有倒刺?缺锌!

娃这么瘦!营养不够!


然后就会顺势给你一顿推销。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宝宝唯一需要补的只有维生素 D,宝宝 4 个月开始也可以预防性补铁,按体重每天补充 1 mg/kg 液体铁剂。

其他都是扯淡。


枕秃是宝宝经常躺着头发蹭掉了,出汗基本上是热的,出牙晚是因为遗传,手指有倒刺是因为角质层脱落……

这些和营养元素都没有直接关联。

宝宝正常喝奶,正常饮食,啥都不用补!真的要补,也完全可以通过食物来补充。

再补充几个小知识,宝妈们听好啦!


○ 头发稀黄——这是发育中常见现象与缺钙无关。宝宝一般到2~3岁,头发会逐渐变浓密。

○ 鼻根发青——是因为宝宝的皮肤薄,静脉血管显露。

○ 手上起倒刺——和遗传以及皮肤干燥有关,和缺维生素没啥关系。


套路二:瞎扯淡

你该断奶啦!羊奶最好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

宝宝6个月前要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逐步添加辅食,并尽量保持母乳喂养直到2岁或更久。

可还有导购员竟敢大言不惭地说:

“宝宝都8个月了,你的母乳已经没什么营养了,赶紧停了给孩子用羊奶吧,羊奶比牛奶营养更好!”


商家们都是以卖奶粉为最终目的,劝着你断奶好早点把奶粉卖给你。

要不要断奶是妈妈自己决定,用不着他们来着急。



其次,以羊奶和牛奶为基础的婴幼儿配方粉,营养成分上基本没有很大差别。

另外,频繁更换奶粉不仅不会获得更多的营养,反而可能因为不同奶粉在口感上的细微差别,导致宝宝因为味道改变而厌奶。

至于有机奶粉,也没有必要刻意去换,卖的只是个概念,显得你有钱。


套路三:纯忽悠

微量元素检测不做白不做


当妈之后,由于经验不足,所以对宝宝的很多情况总是显得很焦虑,总是担心宝宝缺不缺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宝宝爱出汗,很多妈妈就会想宝宝是不是缺钙?宝宝头发细软枯黄,就会想是不是缺锌?


总之,养育孩子的第一年,基本上就是在各种担心中度过的。

于是很多母婴店就瞅准了妈妈们的这种养育焦虑,推出了免费测微量元素的这种福利,只要简单检测一下就能测出孩子究竟缺哪种微量元素,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给你推销相对应的产品,然后妈妈们就乖乖买单了。


然而,微量元素检测早在2013年就已被国家卫计委“叫停”了!


因此,如果孩子没有什么症状,一般不需要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著名的儿科医生崔玉涛就曾说过,通过微量元素检测来评估宝宝体内营养素的状况,其实是一种误区。

连医院里抽血测量的那种检查都不靠谱,母婴店这种宣称夹一夹手指,甚至验验尿便知营养情况的「伪黑科技」,就更是呵呵呵呵了。

最后说白了,还不是给你一顿洗脑吓唬,然后顺势推销营养品。

如果确实怀疑孩子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需要找对医生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靠一张微量元素化验单。


套路四:太夸张

宝宝需用专属、配套商品


很多母婴店打着宝宝需用“婴幼儿专属商品”的旗号,忽悠宝爸妈购买无用的东西。


① 儿童酱油、宝宝肉松、宝宝果汁、宝宝奶糖、儿童蜂蜜

其实,所谓的 “儿童食物”大多只是一种促销的营销手段,里面该含有的东西其实并没有少。根据央视的报道,儿童挂面的营养成分与普通挂面没有区别,而儿童酱油中钠的含量甚至比普通酱油还要高。


精灵妹还见过无良导购向不满1岁的宝宝家长推销儿童蜂蜜:“宝宝便秘,吃点蜂蜜对肠胃好!”


要知道,1岁以下的宝宝根本不能吃蜂蜜,会有被肉毒杆菌感染的风险!


② 婴儿水

一些母婴店还出现号称能为婴儿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的“婴儿水”。但别指望它给身体带来什么特殊功效。

③ 奶粉伴侣——清火宝

一些宣称清火调肠胃功能的奶粉伴侣,比如清火宝,事实上却有害无益。


店员会推销说,宝宝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点喝奶粉“上火”或是消化不良的状况,搭配奶粉伴侣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种情况。且不说这些清火的产品是否有效,就店员所说的喝奶粉宝宝普遍上火这点精灵妹都很想吐槽。宝宝喝某种奶粉上火的话,要么是没有按比例冲调或是就是对奶粉不耐受。

清火宝,就是披着“清火”外衣的高价糖水,从配料表里就能看出,都是糖分。


更可怕的是,清火宝宣称:“用温水冲泡,新生儿就可以喝”,但6个月以内的宝宝是不建议喝水的。



平常买食品的时候,先别管导购怎么说,先去看食品标签,尤其是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这两样比较实在,而导购员的解说不过是让自己多拿点提成罢了。

另外,配料表越短越好,其他添加物质越少越好;营养成分表里能量和蛋白质可以高一些,脂肪和钠最好低一些。


套路五:不靠谱

床围、学步车不可或缺

很多母婴店宣称:


○ 床围:保护宝宝不受磕碰;

○ 学步车:轻松助力宝宝学走路。


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是“带娃神器”,实际上,都是坑娃神器


○ 床围:美国儿科学会称:没有证据表明婴儿床围对婴儿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 学步车:圆形学步车容易导致O形腿;手推学步车才能正确帮助宝宝学走路。

除此之外,母婴店还特别喜欢建立微信妈妈群,美名其曰,方便大家交流育儿经验,其实是洗脑大本营,群主最喜欢在群里转发各种广告和误导信息。


比如:


还比如:


套路六:更优惠

买组合装更实惠


自从进入母婴店之后,许多宝妈家里就多了很多闲置的产品。最开始只想给孩子买一款辅食碗,结果最后买了研磨碗、研磨棒、果蔬咬咬乐……不要问宝妈们为什么,因为店员说这样买下来更划算,而且都用得到。


结果最常用的除了辅食碗,研磨碗啥的用了一两次就闲置了。


反坑指南

直奔目标、我买过、学医的


首先,选择去那些自己熟悉的、靠谱的母婴店,此外,要牢记以下3招:


① 面带微笑少说话


○ 进店前列好购物清单,进店后认准目标直接下手;

○ 导购搭话,一律用礼貌但高冷的微笑回应。

○ 买完就走。


② 我买过


如果导购员不厌其烦地向你推销某个东西,你可以告诉她:“这东西我已经买过很多了,家里小,没地儿再囤了”

③ 我是学医的

“你不用跟我介绍,我是学医的,该做的检测都已经给孩子做了!”


其实,丰富自身育儿知识,才是最有效的防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