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饮鸩止渴,推出《公民身份修正法案》

近日,因推出《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印度多地发生示威活动。随着抗议示威活动不断扩散,逐渐演变成大规模暴乱,并造成10人以上人员死亡。

NO.1:公民身份修正法案

2019年12月12日,印度国会通过了莫迪政府提出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并由总统科温德签署生效。该法案12月4日提出,12月9日通过印度人民院(下议院)辩论;12月11日通过印度联邦院(下议院)辩论。

《公民身份修正法案》是对印度现行《印度公民法》中关于禁止非法移民申请条款的修正。《印度公民法》规定,未持有合法签证或滞留时间超过签证限期的人视为非法移民,将面临被遣返或者关押,同时规定外国居民至少在印度合法居住11年才有申请印度公民身份的资格。此次修改法案允许印度教徒、佛教徒、锡克教徒、耆那教徒、拜火教徒和基督教徒群体享有特例。即此6个宗教群体只要能证明自己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阿富汗3个国家,并于2014年12月31日前因遭受"迫害"滞留印度超过6年,即可获得申请印度公民资格。

NO.2:引发暴乱的导火索

《公民身份修正法案》最大的争议在于没有将穆斯林教徒包含在内,被认为是莫迪政府在推行宗教歧视政策,首先引起了滞留印度境内的穆斯林不满。在印度社会中,穆斯林游行抗议活动并不罕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者离开印度前实施的《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方案)。印巴分治不仅造成了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2个国家,同时也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打入了仇恨的"楔子"。印度国内任何涉及穆斯林教徒利益的政策,都会引发穆斯林教徒的激烈抵抗,甚至发生严重的宗教流血冲突。修正法案将穆斯林教徒排除在外,很显然深深的刺痛了穆斯林教徒的内心。

莫迪政府也许事先想到了境内穆斯林教徒会有激烈反应,但出乎意料的是非穆斯林公民也激烈反对修正法案。反对者认为,大批他国印度教徒涌入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包括争夺工作机会、医疗教育资源及其他社会福利。

NO.3:莫迪政府的盘算

莫迪政府执政以后,大刀阔斧进行各项社会改革,但改革的阻力却远比想象的更大。2016年,莫迪总理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就向国会提出了该法案,其目的即为了赢得更多印度教徒的支持,以巩固执政的社会地位。但当时印度人民党在议会属少数派,修正法案当时没有在国会通过。

莫迪政府2014年5月开始执政,但从2017年起印度经济增速逐年下降,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跌至4.5%。在改革阻力不断加大和经济增长下行的双压下,"印度奇迹"、"印度制造"、"10年超越中国"等一系列"理想"一一破灭。在扭转局面的各种努力失败后,莫迪政府终于迈上了转移国内矛盾的旁门左道。进入2019年后,先是加剧印巴之间冲突,再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年底再来一波宗教冲突。一年内3波神一般操作,终于搞出"大手笔",只不过这次是引火烧了自己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