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讲“实话”的这三个原则,还不如不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打交道就需要说话,说话就有说话的技巧和学问,尤其是一些和领导、上司、长辈以及权威人士在一起的社交场合。

但是大家会发现在这样的场合听到的几乎都是些奉承话。甚至在和领导交流的时候,那种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有用的内容很少,反而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奉承话比较多。人为什么都喜欢听别人奉承和去奉承别人?为什么都不愿意听实话和说实话?难道是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好坏吗?

当然不是。那这是为什么呢?喜欢听好话是因为人性!人的本性!如果你想向某人进“忠言”,你就要知道说“忠言”的基本原则,要是做不到,还不如不说。古代因向皇帝进“忠言”而被杀头的大臣很多,他们被杀的原因很多就是不知道这进“忠言”的三大原则!

一、人为什么都喜欢别人奉承?

人的本性就是眼睛喜欢看能够让自己赏心悦目的东西(美色、美景、美物皆是),耳朵喜欢听能让自己心生喜悦的声音(夸奖、奉承也是),嘴巴喜欢说让自己痛快的话语(口舌之利)、口舌喜欢吃喝能满足自己的饮食(口腹之欲),鼻子喜欢闻能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味道……这些都是人的本能。顺从本能、顺从欲望总是让人喜悦的,也总是让人舒服的!

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说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反正就是好听的话大多没有用, 有用的话大多都不好听,我们都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可我们为什么还是总喜欢听好听的话呢?

佛家有三悟:看破、放下、自在,看破(看得明白),放下(做得到,放得下),方能得自在。

能看破的人很多,就像我们每个人在劝别人也好,在讲道理也好,都是一套一套的,都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却郁闷苦恼,束手无策。

放得下的人很少,明明知道抽烟不好都在抽,明明知道喝酒不好都在喝,明明知道婚外情不好都想找,明明知道做贪官不好都在贪。

能够既看破、又放下、又能得自在者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知道,“行”是做到,能“知”者甚多,能“行”者极少,能“知行合一”的少之又少。

所以,知道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只有做到才有价值。

其实,我们都知道奉承的话太假,人家对你的奉承要么就是台面上的话,就是那么说说而已。要不就是奉承的不是你,是你的职位或权力,是你手中的财富及资源。但是我们都喜欢听这样的奉承话,因为这样的话让我们听起来很舒服,很受用。

二、为什么都不愿意听真话

上面说了“忠言逆耳”,忠言毕竟是逆耳的嘛,既然逆耳,连耳朵都会不舒服,那人总是会抵触和排斥的。

除了“忠言逆耳”之外,还有就是人的本性里面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或者说潜意识里面都会保护自己,排斥和抵触一切让自己不舒服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一个朋友和你说他想创业、他想辞职、他想和某人处对象,当对方向你讲述完事情之后,他会问你说:“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以为对方真想听你的意见,然后你就有理有据的讲出反对他这样做的理由。殊不知对方向你询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反对他,因为他自己已经做了决定,就已经决定那么做了,他和你说只是想让你赞同他、承认他的选择是正确的而已。

而且这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在你顺从对方的观点时也会出现的,尤其是女人。比如你闺蜜给你抱怨说她想和她男朋友小张分手,原因是小张没有钱,太穷了。你如果顺从她的观点说“我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小张的确实太穷了,如果你嫁给他以后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还是分手比较好”。她马上会说“可是小张虽然穷点,但是他对我很好,对我关心又体贴,我还是不忍心和他分手”。你如果说“既然他对你那么好,那就就好好的一起过吧”,她又会说“但是小张太穷了啊”。

三、说“忠言”的三个原则

实话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那我们到底是该说还是不该说呢?该不该说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1、分量

《增广贤文》里面有句话说:“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如果你打算向对方说“忠言”,那么你需要判断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如果分量不够还是不说为妙,因为说了也毫无意义,反倒惹人讨厌,这就是“言轻莫劝人”。

2、技巧与方法

想说忠言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什么时间适合说?什么场合适合说?什么氛围适合说?什么人在场适合说?适合用什么方式说?如果技巧、方法不对,也很容易适得其反,还不如不说。

3、洞察事由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你如果没有充分了解到事情的缘由,贸然开口,很容易导致以偏代全、管中窥豹。如果事情不明,自己就难辨是非曲直,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说为好,以免形成误判,形成误导。

综上所述的三点,就是“忠言”该不该说的判断标准。有了标准,事情就简单起来了。你看古代多少忠臣因为“忠言”被皇帝砍了头,被砍头的原因无外乎都是因为分量不够、方法不对、没有洞察事由。

【非悟非非悟】用心写好文,欢迎关注,将为您呈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