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被心上人拒绝,从此便心如蛇蝎,此女子堪称清代版“李莫愁”

《大狮讲明清奇案》之“枣强女”。

话说清道光年间,枣强有个农户之女,名叫孙巧儿,早年丧母,与老父亲相依为命。巧儿生性放荡,长成之后,凭借过人的姿色,婀娜的身段,与三乡五里的登徒浪子们整日勾勾搭搭。每到夜晚,巧儿屋中灯火通明,把酒言欢荡曲连连,昼夜不休。

老父亲住在隔壁房中,耳闻目染,深受其扰,常常大骂巧儿寡廉鲜耻。巧儿不以为然,若是老父骂得凶了,她则反口与老父对骂,形如泼妇,毫不顾及父女情分。老父无可奈何,只能隐忍。


巧儿越发放肆,与人对话提到老父之时,她则称老父为“老豕”, 豕便是猪,亲生女称爹爹为老猪,世间罕见也。

一日,巧儿在房中与一登徒子行云布雨正浓时,老父在门前怒骂。巧儿恼怒老父搅扰自己好事,遂隔着门板与老父对骂。老父怒不可遏,找来杠子撞门,巧儿与那登徒子顶住门,继续大骂老父。

老父丢掉杠子,到厨房取来一口菜刀,用刀破门,扬言杀到房中将一对不知廉耻之人刀刀斩尽、个个诛绝。巧儿将门打开,一把躲过老父手中菜刀,对其面前用力一劈。老父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之中,登时气绝身亡。


邻居慌忙报官,衙门派出三班衙役将巧儿锁到公堂之上。巧儿并不抵赖,扬言父亲乃为自己亲手所杀,自己给他偿命就是。另外她还交代出奸夫数十人,这些人有商人有贫户,多是年轻俊美之男子。数十人全部遭到株连,分别予以定罪。

巧儿心中喜欢当地一个书生,此书生姓程,是个正直之人,巧儿每每对其挑逗,他不为所动,令巧儿怀恨在心。于是借此事,诬陷程书生与自己有染,杀死老父之事,实则为程书生多次蛊惑所致。


可怜程书生,一心读书考取功名,这下可好,平白无故被拿到公堂之上,县令让巧儿与他对峙,他大呼冤枉,巧儿则始终指认他乃是蛊惑自己杀父的奸夫。一通板子之后,程书生熬不过刑,只能认罪,与巧儿双双被定了个秋后问斩之罪。

行刑前夕,县令允许巧儿与程书生话别,巧儿赠给程书生一件赭衣(红袍),对其说:“不能与君同生,幸得与君同死,这是我平生的心愿。”


程书生只顾哭泣,不予理会,巧儿又说:“我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实则与你有关。三年之前,我就对仰慕不已,一心想与你结为伉俪,为此我找机会接近你,甚至愿意给你当妾。我自认方圆百里容貌第一,只是我家贫,你家富,你与你那堂上双亲便因此而看不起我,嘲讽我只能嫁给穷汉。自此我便频繁与那些登徒子往来,肆意蹂躏红粉,与天下男子做一时之欢,只为一泄我心中的怒火。这一切都是因你所致,因此我死也要拉着你一块儿死。程郎啊,咱俩在今世不能为夫妻,来生我还要纠缠着你,直到你肯要我为止。”说罢,巧儿大笑,而程书生则咬牙切齿。


受刑之日,巧儿涂脂抹粉,状若新娘,始终一脸喜悦,丝毫没有一点恐惧。而程书生则泪流满面,至死不干。

好了,陋文一篇,就此打住。原文记载于文言作品《在野迩言》中,将其译成白话,以供诸公消遣之用。


观孙巧儿之行,不禁让我联想起金庸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那就是《神雕侠侣》中的赤练仙子李莫愁。两人都是因爱而生恨,并且心如蛇蝎,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由此可见,女人是不能招惹的,尤其那是哪种自恃貌美的女子,则更是不要招惹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