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当选“最好骗”国家


前言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无论是最近发生在韩国N号房的事件,还是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的最新冠病毒欺诈报告,欺诈者都没有闲着。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一封遭黑客攻击的电子邮件立即摧毁了购房者辛苦赚来的首付,粉碎了他们买房的梦想。


以银行账户为例,由于疫情,四大银行因人手不足关闭了许多分行,并鼓励人们在网上办理交易,这让骗子们有机可趁。



新冠病毒催生了各种陷阱,比如可以追踪感染病例的假APP,声称能够治疗新冠病毒的假冒伪劣商品,处处是骗局。


最有意思的是,最新的研究报告中体现出澳洲人最容易上当受骗。


骗20万只需靠一封邮件


在新冠病毒的影响下,各州和城市可以限制居民的行动。然而,对于网络黑客来说,限制出行的措施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行骗机会。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自3月25日(周三)起禁止现场房屋拍卖和看房活动,但私人交易和在线拍卖可以照常进行。


根据来自realestate.com.au的报道,新规定意味着澳大利亚各地数千次拍卖将在未来三周内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房地产经纪人将不得不寻找其他方式出售他们的房产。


Gavl公司主营线上拍卖和实时竞拍,该公司表示在过去两周内,卖房直播增长了200的流量。


换句话说,一些非常了解疫情期间需要靠线上营销的房地产经纪人已经适应了新的经营模式。当然,骗子也迅速适应这种操作模式。


根据维多利亚州消费者事务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一名参与网上拍卖的买家损失了20万澳元的首付。



据了解,一群骗子黑入了房地产经纪人的电子邮件账户。当时,经纪人将销售合同和信托账户的细节发送给买方,以便买方能够支付其房屋的首付款。黑客随后立即使用经纪人的邮箱向客户发送第二封电子邮件,通知他第一封电子邮件中的账户信息不正确。当然,与通常的诈骗一样,第二封电子邮件包含诈骗者账户的详细信息,诱使买家将钱支付到错误的银行账户以窃取买家的钱款。


为此,维多利亚州的消费者事务委员会建议房地产代理商考虑对电子邮件账户进行两步验证,且不点击垃圾邮件,而是直接选择删除它。


对于购房者,委员会建议购房者通过电话与经纪人仔细核对所有包含付款细节的电子邮件,以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维多利亚州的消费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一栋房子,并收到了一封来自房地产经纪人的电子邮件,其中包含支付信托账户的详细信息,请打电话给房地产经纪人或亲自拜访他们,以核实电子邮件的合法性。”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类似的骗局已经在澳大利亚其他州和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


去年10月,南澳大利亚的两名购房者因电子邮件诈骗损失了近100万元。骗子假装自己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并要求顾客把钱存入错误的银行账户。


科恩说:“房地产行业的欺诈并不少见。以房地产交易价值为例,悉尼的中位价格已经突破了数百万,而墨尔本的中位价格也达到了82.1万。如此大的交易额意味着现金交易不再可行。因此,电子转账已经成为主流交易方式,给许多骗子留下了机会。


澳大利亚当选“最好骗”国家


毕马威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发现,欺诈者的伎俩越来越复杂且不断创新,世界上各种伎俩的受害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这个问题在澳大利亚尤其严重。


换句话说,澳大利亚居民似乎是世界上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毕马威的报告调查了43家零售银行,包括8家澳大利亚大型银行和地区性银行。


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澳大利亚报告了177,000起欺诈案件,导致澳大利亚居民损失10亿澳元。相比之下,在美国和英国,同期报告了85,000起欺诈案件。


毕马威全球欺诈合伙人娜塔莉福克纳表示,调查显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澳大利亚的欺诈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欺诈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联系客户,然后客户按照欺诈者的指示行事。



娜塔莉福克纳说:“对于银行客户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一生的积蓄被骗了。但对于骗子来说,这是一个撒网的游戏。在极少数情况下,他们会使用大众通信(包括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以便让容易受骗的人主动与他们联系。”


她指出,在大量诈骗案中,澳大利亚银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由于澳大利亚没有一个明确的框架来确定谁应对这些骗局负责,许多受害者可能无法获得任何赔偿。例如,当客户提交电子转账申请时,澳大利亚银行系统简陋到居然不检查收款人的账户名称(账户持有人姓名)。


澳大利亚银行的漏洞


亚历克斯是悉尼的一名房地产投资者。最近,亚历克斯在支付一张看似合法的发票时损失了13,000澳元。


是什么情况呢?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建筑材料供应商要求他支付13,000澳元,并在邮件中附上银行汇款信息。


由于电子支付现在非常方便,他拿起手机进行了电子转账。但结果是,建筑材料公司根本没有收到钱,而是一群电信诈骗犯用了该公司的名字。


一般来说,银行账号和账户名称不统一是无法付款成功的,但在澳大利亚却是例外,此次案件的账户名称是建材供应商,但账号是诈骗公司,但依然可以成功付款。


亚历克斯指出,当账户名称与BSB和账号不匹配时,银行至少应该发出相关警告。他说:“我认为银行系统要求付款人输入账户名称,这实际上是向客户暗示他们正在检查,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步骤。换句话说,银行允许欺诈,他们实际上是在助长欺诈和纵容犯罪。”



在进行电子资金转账时,银行要求输入三条信息,即BSB号、账号和账户名称。然而,在实践中,银行不会检查这三者是否相同。


亚历克斯说,他已经向两家相关银行提出了投诉,但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与解决办法。


他说:“我去了汇款银行,但是并没有工作人员协助,他们的回答基本上也不在乎汇款单上写的是什么名字。”


正因银行在进行电子资金转账时,不会检查账号信息是否相同,所以此类诈骗因此兴起。娜塔莉说:“银行分行到处都在关闭,面对面的互动越来越少,这意味着欺诈者可以利用更多的在线活动。”在疫情期间,由于人手不足,四大银行都面临关闭几家分行的决定。四大银行都表示,除非绝对必要,否则它们将鼓励客户使用网上银行或移动应用。澳大利亚国家银行在澳大利亚有730家分行。据统计,上周有几十家分行关门了。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CBA)也表示,目标是尽可能保持900家分行的大部分营业,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分行将在短期内将会关闭,因为员工需要应对意外情况和学校提前关闭的影响。这也为许多骗子提供了机会。


例如,欺诈者可以在“暗网”上买卖信用卡信息,或者在社交媒体上挖掘出生日期和地点等关键信息,以绕过银行的无忧设置。


疫情下的各种欺骗


除了上述骗局,因为疫情还催生了许多新类型的骗局。


安卓应用是最早的骗局之一。骗子声称下载这些应用程序可以获得新冠病例和疫情传播的最新数据。事实上,下载这些应用程序后,它们会盗用手机的密码,导致用户无法访问它们。解锁通常要花很多钱。


利用新冠病毒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欺诈者并不少见。例如,一些骗子会开发“马甲”网站,虚假使用亚马逊、阿里巴巴、沃尔玛等知名企业,然后销售一些与新冠病毒相关的产品。


事实上,这些商品都是假的。以一种叫做“神奇矿物溶液”的产品为例,它实际上是一种普通的亚氯酸钠溶液。



此外,还有不少冒充世卫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监管人员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者冒充监管机构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后,通过恶意软件入侵消费者的保险账户和其他账户,窃取相应的资金。


疫情的蔓延导致澳大利亚股市暴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开始感到恐慌,许多欺诈者也有机会打着回本的旗帜和其它替代投资渠道的方式进行诈骗活动。许多投资者在这样或那样的骗局中一次又一次让骗子有机可乘。


------------------ END ------------------


在这个非常时期,各式各样的骗术可谓是让人防不胜防。


然而,从根本上来说,骗子还是看中了人性的弱点。为了防止被欺骗,除了要有基本常识(即要谨慎、多留些心眼),我们需要做的是克服人性中的弱点。


例如,没有快速致富的捷径,受益者只能是骗子。


参考来源: https://www.afr.com/companies/financial-services/australian-bank-customers-a-prime-target-for- scams-20190625-p520z8 https://www.smartcompany.com.au/industries/property/consumer-affairs-victoria-warns-real-estate- agencies-and-buyers-over-new-email-scam/ https://www.thestreet.com/technology/cybersecurity/coronavirus-online-scams-to-watch-out-for


本公众号所有法律文章仅作为文学作品,不被视为法律意见。任何读者由于任何原因采用比照推理本文学作品,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寻求专业法律意见或咨询律师。


All legal articles in this WeChat public account shall be regarded as literary works and shall not be taken as legal advice. We will 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any legal consequences caused as a result of relying on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publication. For proper legal advice pertinent to your individual situation, please consult a law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