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保康县有一“飞地”在宜昌兴山县榛子乡

保康县隶属湖北襄阳市,地处鄂西北,位于襄阳市西南部。东依襄樊,南接宜昌,西连神农架,北交武当山。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荆山主脉横亘东西,荆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汉江,荆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长江。保康县名意为“保民康乐”,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是楚国的源头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

保康县歇马镇与神农架林区新华镇、兴山县榛子乡毗邻。 歇马镇地处保康南部,驻足沮水河畔,背依荆山腹地,大小山头418个,其中标名大山头37座,山峦重叠,沟河纵横。东与两峪乡的大岭交界,南与兴山榛子乡的黄家垭接壤,西与马桥镇的高桥河相连,北与后坪镇大石脑毗邻。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保康县有一处叫“朱家湾”飞地位于兴山县榛子乡,被榛子乡包围。

榛子乡平均海拔1300米,据传以一棵高大而古老的榛子树而得名,与保康县、神农架接壤,是兴山县的北大门,也是宜昌地理“四至”中的“北极”所在地。 榛子处于与襄阳保康接壤的宜昌最北界。上天像是格外开恩,于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之巅补偿了万余亩的山间平畴,形成一个绵延四十五华里的“绿色走廊”,当地人称“四十五里侯家坪”,这里一向是兴山县的粮仓。

沿着252省道穿过集镇一拐弯,就像转换了电视频道,大地立即呈现出与崇山峻岭完全不同的画风。这就是传说中的“四十五里侯家坪”,顺着两侧隆起的山峦和山脚下的流溪,一路往北绵延,直至保康的边界。两地的界碑埋在公路旁两户人家山墙形成的夹巷内,南面写着兴山,北面写着保康,还署有“国务院1997年”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