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临「呼吸机」告急!一线专家详解:呼吸机是如何救命的?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截至4月12日上午6时52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超170万例。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攻击肺部,导致低氧血症,患者如不马上接受氧疗,病情就会恶化,造成多器官衰竭。

因此,呼吸机成为当前人类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武器”。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呼吸机存在巨大缺口,各国都在努力生产、抢购呼吸机,使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为什么疫情中要用到大量呼吸机?《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解答:呼吸机如何挽回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解立新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全球都缺呼吸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八成新冠患者症状较轻,20%左右出现低氧血症。一旦出现低氧血症,氧疗就非常重要,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正压呼吸机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

目前,美国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超过52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析显示,美国医院约有16万台呼吸机,国家战略储备有1.27万台。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官网数据

而美国医院协会估计,在疫情流行期间,美国将有近100万人需要使用呼吸机。

由于呼吸机短缺,美国匹兹堡大学研发了一套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哪些患者可得到优先救治。处于癌症晚期或失智症、慢性肺病等患者,较难获得足够的医疗救治,当评分相同时,优先考虑年轻患者。

欧盟委员会披露,全欧洲呼吸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0%。意大利、西班牙分别做出不再为60岁以上、65岁以上患者提供呼吸机的决定。

在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已超14万例,按世卫组织公布的5%的危重症转化率计算,至少需要6500台呼吸机,但只有约3000台。粗略估计,仅美、德、英、法、意5国就要至少100万台呼吸机。

据路透社,瑞士一医疗公司正在加紧生产呼吸机

为应对疫情,一些国际企业不得不尝试跨界制造呼吸机,但其生产壁垒高,对精确度要求严格,保量也得保质。

抢救成功率提高一半以上

解立新介绍,肺有两个主要功能:通气和换气,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旦呼吸受阻或衰竭,供氧不足,人在四五分钟内就会脑死亡。

一个视频告诉你:呼吸机如何救命?

1832年,苏格兰医生设计出第一款负压呼吸机。但使负压呼吸机流行起来的,是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两位专家发明的“铁肺”,人们用它治疗脊髓灰质炎患儿。

患者躺在一个厚重的铁箱内,只露出头部,机器尾部有一个“泵”,负责制造正负压使肺部扩张。由于负压呼吸机无法解决气道通畅和肺有效氧合等问题,正压呼吸机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临床患者只要有呼吸衰竭或继发呼吸衰竭风险都可能用到呼吸机,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病、哮喘、多脏器衰竭、重症感染、全麻手术后恢复等。

疫情中为什么需要大量呼吸机?

解立新表示,因为新冠病毒破坏了肺泡腔,氧气就无法进入毛细血管、再被输送到身体各处,人就会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

呼吸机就像智能化的自行车打气筒,通过正压让肺泡打开,把肺泡腔中的液体压进肺泡间隔,减轻肺泡水肿,让氧气进入肺泡腔;

并通过增加肺泡腔内的压力,促进氧分子进入肺泡间隙的毛细血管。呼吸衰竭时,呼吸机通过辅助呼吸,还能帮助缓解呼吸肌疲劳。

目前,常用的医用呼吸机主要有无创、有创两种。

1. 疫情中普遍应用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在原理上也属于呼吸机,主要适用于有自主呼吸的轻中度低氧血症患者。

2. 无创呼吸机针对的是有自主呼吸的中度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时戴上口鼻面罩或全面罩。

3. 有创呼吸机主要用于治疗重度呼吸衰竭或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需要经口、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以上3种呼吸机,都只能解决部分氧合问题,当病情恶化、心肺失去作用时,就要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支持。

美国呼吸病学会统计,呼吸机的使用可使抢救成功率提高55%左右。解立新说,在这次疫情中,呼吸机可使60%~70%的重症患者得到抢救。

关于呼吸机的四大疑问

一提到要用呼吸机,患者和家属往往很害怕,尤其会让家属在决策时感到犹豫。针对一些常见疑问,解立新进行了解答。

01

医生如何判断患者要使用呼吸机?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停止或减弱(<10次/分),以及呼吸窘迫伴严重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应及时用呼吸机。

然而,临床上也有患者动脉氧分压没有低于60毫米汞柱,动脉血氧饱和度还维持在相对正常水平(95%),但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也需使用呼吸机,治疗时机宁早勿晚。

02

用呼吸机时,患者很痛苦吗?

第一次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无创呼吸机,很多患者可能感觉不舒服,甚至要求马上停用。

湿化器温度过高会使患者憋闷,适当调节温度可减轻不适;在鼻导管型号选择上,一般会选择小于鼻孔内径50%的鼻导管,以保证鼻导管与鼻腔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用有创呼吸机时,患者都会先用镇静、止痛药以减轻痛苦。

03

如何保证呼吸机使用安全?

正常人吸气时是负压,但呼吸机给的是正压,与生理呼吸相反,使用不对可能引起肺部气压伤,但临床上可以避免。

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的患者,若有口呼吸习惯需尽量避免,如不能配合且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缺氧,使得二氧化碳增加、堆积),可用转接头将鼻塞转变为鼻/面罩方式进行氧疗。

无论患者使用的是哪种呼吸机,医护都会注意观察气道分泌物情况,保证湿化,按需吸痰,同时留心病人意识、呼吸幅度等情况。

04

一旦用上就摘不下来了?

呼吸机依赖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患者脱机后出现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大汗等。这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前者包括原发病治疗不彻底、呼吸肌疲劳、营养失衡等;后者是指患者对撤机恐惧、紧张等。通过对因治疗和处理,患者都能顺利脱机,恢复自主呼吸,不会产生依赖性。

脱机前后做好康复训练

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应量力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以便日后成功脱掉呼吸机。比如,可以在床上握拳、举起上肢、抬高腿部、每隔几小时翻身侧卧,或从躺着慢慢变为坐立位,每天3次。

当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稳定,即可考虑撤机。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

不应直接撤机,而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逐步撤机: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逐渐减少治疗时间;联合以上两种方法。

需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患者自主呼吸能力。

成功脱机后,患者也应定期复查身体,由专业康复医生对其呼吸肌、肺功能、吞咽能力等进行评估,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患者本身也要有意识地进行以下训练。

1.胸廓扩张训练

坐位,双手置于双侧肋弓,经鼻缓慢深吸气,感觉双侧胸廓向上向外扩张,吸气末端停留2~3秒,然后缓慢呼气完全;每组重复5~6次,共3组,每日可多次练习。

2.咳嗽训练

有效咳嗽由3步组成,充分深吸气-屏气-用力咳嗽。体力的恢复要循序渐进,运动“少量多次”,以不感到疲惫、有负担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