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裁员、失业、倒闭,中年人经历失业潮,后果远比想象中严峻

剧情简介,时代背景


2009年上映的电影《在云端》,是加拿大导演贾森·雷特曼28岁时拍摄的。这部电影获得了101项提名、85项大奖,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了。

(剧照)

导演雷特曼年轻有为,用喜剧形式展现了严肃的社会问题——2008年美国在严重金融危机下大面积裁员。

电影主要讲述一位混得风生水起的专业裁员专家,他享受飞往各地的云端生活,能巧妙的用各种办法说服职工心甘情愿地被裁。后来他遇到了喜欢的人,愿意改变云端生活,却发现对方已婚,因此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的故事。


《在云端》中讲述的裁员问题,在中国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2019年,京东、网易、滴滴、腾讯等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要说裁员也很正常,中国经历了2018年的经融危机,2019年只好裁减员工,缩减开支,这是必然结果。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裁员有那么复杂吗?直接告诉那个人不就行了吗?今天就从电影里的故事出发,告诉你大面积裁员要面临的复杂问题。



裁员的类型


电影里讲述的是经融危机下的裁员,也就是经济性裁员,是经济环境恶劣,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各种问题,经济压力大,企业面临生存的挑战,为降低运营成本而采取的紧急裁员一般为大规模裁员。

还有一种裁员是电影未讲述到的非金融危机时期的裁员,叫战略性裁员,是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时,有的部门和人员不再有用,就会被裁掉。这种裁员往往是有计划的,周期较短。


被裁面临的问题

1、舆论压力。正如电影里被裁的员工的反应:“我该怎么向老婆解释,我被炒鱿鱼了”。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丈夫的收入依然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丈夫失业意味着家庭断了主要经济来源,意味着丈夫在家庭的地位下降,意味着会面临周围的人的指指点点。


2、贷款压力。2016年,美国一家网站GOBankingRates做过调查,询问了7000位美国人「你们银行卡里有多少钱」。结果69%的人的储蓄卡里连1000美元都没有。一旦失业,每月定期的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的压力可想而知。


3、难再就业。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找工作更难。

4、缺乏人生规划。现在社会急速发展,有的行业就业人数趋于饱和、有的职位已被时代淘汰,在所属的行业开始下滑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人生规划。



如何应对裁员


1、家庭的支持。在家庭成员被裁后,其他成员不应该责备被裁人员。毕竟木已成舟,事实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在他(她)的身边,鼓励他:没关系,工作可以慢慢找,一定能找到工作的。


2、平时要学会攒钱。还记得以前很火的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吗?

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三十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

据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360的统计数据显示,90后群体人均负债12.79万元。这意味着,大多数90后如电影中的美国人一样,不敢失业,一旦失业,债务就会还不上。

纵观巴菲特、查理芒格等美国富豪,无不在书中讲述了攒钱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美国老太的消费观并不是富豪们主张的观念。所以,我们要停止不必要的消费,每个月发工资后,要强制性存储至少20%的工资,以备不时之需。


3、调节心态。正如前面所说的裁员分为经济性裁员和战略性裁员,有时候裁员并不是你不优秀,即使很多成功人士,都被裁员过。

就像去年三星退出中国市场,部门整个整个的被裁,并不是你不优秀,而是市场不需要这个部门不需要你了。只要拥有核心技能,还是可以去华为、苹果等同类型公司上班。

所以要调整好心态,客观看待被裁一事。


(男主角正在疏导被裁人员)


4、做好职业规划。平时上班的时候就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展一两项副业。万一被裁后,还能快速转行。

就像电影中一位被裁员工曾经修过法国烹饪课,大学时当别人在肯德基打工,他在高级餐厅打工。男主角建议他重拾自己的梦想,选着转行,最后他成功转行。


结语

现在时代高速发展,不再是一个工作能干到老的年代。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职业规划师的帮助。

平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保持学习,不怕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