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帶上我們的眼

全文約1300字 閱讀時長約3分鐘

等待第一千個點關注,願意與我們一同理性看世界的人

為什麼我們要探索宇宙?因為它就在那裡。

最近筆者的朋友圈被一部紀錄片刷屏,《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

哈勃,隨我去流浪

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注了時時翻新, 有加無已的讚歎和敬畏 ——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康德

因為要看的更細緻,所以人類發明了顯微鏡,電子顯微鏡......

因為要看的更遙遠,所以人類發明瞭望遠鏡,天文望遠鏡......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眾也好,科學家也罷,想要觀賞浩瀚無垠的星空,感受絢爛無比的自然之美,創世之偉,僅憑肉眼是無法做到的,當一個頑童在一次巧合之中將兩片放大鏡疊在一起時,他不知道,自己已經悄然打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大門。遙遠的遠方在他面前清晰的展現,望遠鏡的雛形誕生了。但,還是不夠。不夠遠,不夠清晰,我們需要更清晰的圖片,我們需要更遠光年外的世界。

在地球,大氣層會影響天文臺的觀測效果,可哪裡沒有大氣呢?只要在地球,沒有地方沒有大氣,那怎麼辦?有人喊道,“去太空!”對,那我們就去太空!科學家是一群敢於將瘋狂付諸於實踐的人,把望遠鏡送上太空!這不是一架普通的望遠鏡,從設計草圖就可以看見其複雜性,不過不夠複雜又如何能當起探索宇宙的任務?

1990年4月24日,我們的眼睛哈勃開始了他的流浪。屬於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史上最貴的眼鏡

人近視了需要配眼鏡,那哈勃“近視”了呢?

在哈勃上天之前,沒有人會想到這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望遠鏡竟然會看不清東西。1990年5月20日,這個日子讓無數科學家為哈勃感到惋惜,哈勃的主反射鏡邊緣太平坦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鏡片,是不是都有一定的弧度,那是為了讓光更好的聚集,而哈勃因為這個問題,做不到把光聚集了。這是一個高達10億美元的錯誤,是要放棄哈勃嗎?美國航天局承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壓力,輿論一片譁然,該怎麼做?放棄還是堅持,這是所有人和事在遭遇困難時不可避免的兩種選擇,當然是堅持,不然哪有後來的故事。

下面將出場的兩個人,值得被銘記:斯托利.馬斯格雷夫和凱瑟琳.桑頓。什麼叫做英雄?在大廈將傾之際,力挽狂瀾,不計個人生死的人。但凡英雄都有這樣捨生取義的思想,他們即將去做了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件:為哈勃帶上一副眼鏡。

JUST DO IT,放手去做!

科學家的想法非常簡單粗暴,送零件上去,修復光不能聚集的問題。可越簡單的想法意味著操作的難度越高,那生活中的事來說,就是想的少了自然做的就要多。為了完成這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宇航員歷時11個月,接受了各種模擬訓練,但誰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完成這個任務。眾所周知,宇宙是沒有重力的,而在地球,無論在哪,重力都如影隨形。為了儘可能的真實,宇航員只好在水裡進行操練,終於日子快到了。

太空行走最重要的就是冷靜,想要完成任務必須極度沉著,準備好了麼?那去太空吧!

當宇航員抽出舊反射鏡時,這件事已經到了最困難的時刻,不是別的,是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中你推一件東西時往往會覺得有一點阻力,那其實是物體在對你施展同樣的力,或許平常沒覺得有什麼,但在太空,這一點會非常嚴重。因為太空是個真空。

我總是覺得不可思議,真的做到了!哈勃帶上了屬於他的專屬眼鏡!從那天開始,哈勃成了人類在太空中真正的通識之眼!


哈勃:帶上我們的眼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哈勃的故事,推薦觀看頭條和BBC聯合制作的

紀錄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