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要開學了,娃寫作業你陪還是不陪?

孩子上小學後,整個家庭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孩子的生活中開始有了一種叫"作業"的東西,它彷彿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能帶來此後一連串的變化--作業事關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事關未來的升學,升學又決定了事業前途……每個對孩子負責的家長,怎麼能不在意這件事呢。特別是那些“坐不住”的小孩,每天寫作業時磨磨蹭蹭的:摸摸頭髮,撓撓胳膊,揉揉眼睛,一會兒渴了要喝水,一會兒餓了要加餐... ...於是很多家長放棄自己的一些活動,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他們希望以此培養出孩子愛學習,規規矩矩寫作業的好習慣。

家長們陪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是在孩子寫作業時搬個凳子坐在旁邊盯著,非常形象地"陪";有的是不時地過來,先了解一下要寫什麼,再不時地過來看看寫得怎樣,最後還要細心地檢查。無論何種陪法,都是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全程參與,從頭關照到尾。

作業的“陪”與“不陪”,孩子的管與不管,一定要具體看孩子情況把握好度。

現在很多家長扮演監工角色,時刻在一邊“煩擾”著孩子,結果孩子不勝其煩,破壞了樂趣,沒有養成自覺的習慣。而且有的家長過度地管,要求很嚴:譬如看到孩子作業錯了,要求必須馬上改......等等,孩子一點兒自己安排的自由也沒有,引起孩子的逆反。所以這些家長要學會“不陪",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但這種不管絕不是“毫無作為”,放任自流。孩子如果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如果你不想辦法去引導,輔助,只是不陪,不管,我想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糾正的。

所以,作業的“陪”與“不陪”,孩子的管與不管,一定要具體看孩子情況以及把握好度的。監工式的“陪”是一點兒也不可取的,完全不參與一般也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