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汉水

大家好,今天我想介绍江城武汉的汉江

汉江,有称为汉水,中国长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秦岭南麓。大致向东南方向流经汉中市、石泉县、汉阴县、襄阳市、宜城市、钟祥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汉川市等县市,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

这座“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武汉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从汉水改道说起

早在很久以前,汉水携带着年轻人蓬勃的朝气,汇百川之气势,过武当山,流经江汉平原,把所有的热情倾泻而下,分多干道汇入长江中路,并没有一个很稳定的的入江口。


成化初年(1465—1470年),武汉连年发大水,引发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汉水改道。汉水原先有几个河床,分岔注入长江,由于水流冲击,在汉阳龟山以北原先较小的入江河床上形成汉水惟一入江通道,其它入江河道均淤塞。汉水终于今龟山之北形成合而为一的河道,流入长江。这一来,也把汉阳一分为二。汉水之南成为汉阳,汉水之北则为汉口。

武汉自三国以来的双城,至此一变为三镇鼎立。汉口迅速发展,呈后来居上之势。


汉江形成历史悠久


汉水形成于地球早期的造山运动之始,早于长江、黄河7亿年。

1975年在湖北郧县发现的 “郧县猿人”比“北京猿人”要早30万年左右。汉水流域发现的近百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证明在数十万年前至六七千年前汉水流域已有人类生息。可以毫不谦逊地说,汉水和长江、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她是我们的母亲河。

“汉中王”刘邦一统天下,定国号为“汉”,由此汉水成了汉民族称谓的源头。汉人、汉族、汉语、汉字等称谓都源于汉朝。可以说,离开了汉水流域,以汉文化为发端的中华文化将无从谈起。有关汉水的论述可以很多很多,它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令人叹服。


古云梦泽消失之谜


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称之为洞庭湖,洞庭湖亦古称云梦。

古汉水自陕西东南来,受武当山、荆山、大洪山的阻挡和制约,进入湖北后,由东南向南注入低洼的江汉平原湖沼。汉水下游因流经云梦泽故地,常使河道消失在云梦泽的巨大水体中。由于荆江、汉水水流所挟带泥水的冲击作用,古云梦泽渐渐被淤成平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