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黄奇帆动了谁的“奶酪”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中共重庆市委企业工委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重庆市政协委员。)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复工的几点建议》一文中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

他提出: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此文一出,一时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那么我们来看看,究竟是哪些人赞成而哪些人反对呢?

根据住建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

年年度报告》中数据显示,在我国有14436.41(1.44亿)人在缴纳公积金。

如果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那么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这1.44亿人。这些究竟是哪些人?

第一类人: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军队)工作人员大约有四至五千万人;第二类人:国企(央企和各级地方性企业)包含电力、银行、石油、电信等垄断行业大约四千万人;最后,剩下的六千万人为私营企业员工。这些人绝对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精英,关系着社会稳定的大局。

黄老的建议是在疫情之下、特殊时期提出,本意为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用词也较为精准,在“住房公积金”前谨慎的加了“企业”二字。

这么想来,其实前两类人不必过于担心,即使真取消了,财政也会使改革后的待遇水准不低于现行,就像2014年取消养老保险双轨制,结果原财政供养人员多出来职业年金一项。

真正有可能降低待遇的是上述第三类人,就是那六千万私营企业员工。

由于一金不同于五险,公积金制度不像社会保险已经立法,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绝大多数职工都没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待遇。因此,除了广大私企老板,很多人也是赞成黄老建议的。

但是笔者认为,当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初衷不同于西方高福利国家,就是广覆盖、保基础,那么何必针对这六千万人提这样的意见,真正要想解决当前疫情下企业的困难,多想想其他办法吧。

我国有世界上最长的收费高速公路,有世界百五强里最赚钱的众多央企。国家很富有,那更应该藏富于民,怎么把更多的劳动者纳入住房福利政策、住房公积金政策之中,而不是夺走这六千万人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