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 外表光鮮亮麗的九零後,負債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曾經的年輕一代九零後是青春和時尚的代名詞,但隨著零零後的崛起,九零後正在慢慢地退出青春歷史舞臺,如今90年的已經30歲了,還在堅挺九零後青春大旗的是95後的九零人了,當最後一批99年的進入25歲之時,九零後群體從此也就告別青春歷史舞臺了,好像一夜之間九零後就長成大人了,但是很多九零後卻依然各種玩耍各種嗨,

他們對購物消費有著極強的慾望,只要能維持生活水平追求個性,有的即使負債也是無所謂的。

他們的邏輯是有錢就要花,即使借錢花也沒事,反正下個月發工資就有錢了,活著任性中的九零後有時也會被小朋友猝不及防的一句“叔叔”或者“阿姨”給打回到現實,雖然當時有種莫名的感慨,但是不用多久,他們又會被網上各種美食以及新款手機衣服、好玩旅遊景點所吸引,每天都在衝擊著他們的視覺,使他們激動興奮,產生購買的慾望。

九零後是最早伴隨中國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人,他們的父輩很多連電腦都打不開,這也正是為什麼九零後的思想觀念和他們的父輩們區別很大,互聯網的成長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九零後就是最好的證明。

他們身處互聯網時代,與他們父輩不同的是,他們是深深參與其中,他們的父輩對互聯網的參與也只是發發朋友圈,聊聊WX,連打字都有點吃力。如果你的父母會熟練使用WX各種功能,那說明他要麼是比較年輕,要麼就是很超前了。互聯網購物的便捷一定程度上也讓九零後把價格只是當作一個數字而已,遠沒有失去手裡沉甸甸的現金那種失落感。原因在於,網購縮小了付出的體驗,卻擴大了得到的體驗。

互聯網除了改變九零後的消費觀念,也在改變著他們的理財觀念,沒有互聯網之時如果想理財可能要去銀行看看,去證券交易所看看等,還要辦各種複雜的手續,除了不方便和信息不透明之外風險也很高。但是互聯網時代讓一切變得觸手可及,網上各種借貸平臺,各種理財平臺多不勝數,不僅教會了他們怎麼理財,也教會了他們怎麼借貸,最重要的是操作起來十分簡單,三分鐘到賬都是沒問題的,貸款消費早已被九零後所接受。

當然,九零後的負債問題除了互聯網的發展原因之外,還有就是九零後面臨的住房這一深刻問題,住房應該是苦九零後久矣,“結婚買房”這一潛在的結婚規則,時間算下來也就是在九零後這代人結婚開始形成的。雖然買房的很多,但是大多都是貸款買房,父輩們幫忙付個首付,剩下的還貸重任自然就交給了現在的九零後們。很多農村裡的九零後他們把房子買在縣城,自己卻在大城市為還房貸出來打工,不僅揹負著還房貸的壓力,也要撐起大城市租房的租金,稍有不慎就要借貸。

現如今買車買房已經是九零後的普遍需求,當能力和收入不能滿足當前需求之時,負債自然會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