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士丁尼眼中,蛮族是劲敌还是垫脚石?

在查士丁尼企图恢复帝国往日辉煌的征程中,西地中海地区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痛”。因为长期以来,占据这一地区的不是别人,而是汪达尔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前因后果,以及为什么成为了查士丁尼重振罗马“辉煌”的垫脚石。

拜占庭帝国旧址

“眼中钉,肉中刺”

要说这汪达尔人,也是占据了地利。他们所生存的地区虽不位于西地中海地区,但却占据的是北非地区。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北非地区位于地中海区域的下方,查士丁尼大帝想要通过武力重新征服西地中海地区,位于下方地区的汪达尔人是明显而又绕不开的障碍。

汪达尔人曾经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虽然经过了不间断的人口迁移以及这一分支内部的“更新换代”,但是他们的血液里面依然流淌着,日耳曼人那股“尚武”的痕迹。

根据史料记载:406年从中欧地区跨过莱茵河,进入当时高卢人的地盘,与当时的阿兰人和赛维鲁人肆虐的西欧大陆长达三年之久。后来经过种种原因,迁徙到了西班牙西部和南部。429年,他们乘坐帆船,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今天的北非马格里布地区。

当时的马格里布地区,十分盛产谷物、油料作物以及各种酒制品,可谓物产极为丰富。面对这样一块物产丰富的地区,盘踞于此的各方势力都不想放弃。

汪达尔武士

...这里是我们不能失去的地区,它曾经对罗马帝国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罗马史》译

汪达尔人在数年之后,又夺取了迦太基古城,并以此建立了汪达尔王国。由于其实力的迅速膨胀,利用其近乎“凶残野蛮”也堪称“直接有效”的作战方式,席卷和摧毁了当初罗马帝国在北非的所有要塞和防卫据点。

后世有学者对汪达尔人的作战方式给出了四个字评价:简单,粗暴。从各种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汪达尔人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单兵作战能力强,面对打仗颇具章法的拜占庭军团,也毫不示弱。由此可见,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汪达尔利用迦太基古城优异的地理位置(该地扼守西地中海和东地中海的的重要交通要道),很快进入西西里岛和撒丁岛。而当地的要塞驻兵面对日中天的汪达尔人,显得相当羸弱,根本无力招架这帮“强盗”。

蛮族战士

经过这一系列的扩张,汪达尔王国掌握了西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其实,与其称之为“王国”,倒不如称之为“聚义厅”。因为他们接下来的行为,完全是一副“绿林好汉的做派”。他们利用已经占据的岛屿作为大本营,多次乘坐帆船进入意大利南部地区,打劫附近海域的商队。对于路过西西里岛等岛屿的商队也毫不客气,“

一视同仁,全部打包带走”。俨然一副“此山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的姿态。

他们的一系列做法,显然已经引起了拜占庭帝国的注意,并且在5世纪时,拜占庭军团两度远征邦汪达尔王国。结果都已失败告终,没有办法,暂时的军事失利,只能迫使拜占庭帝国承认汪达人对北非地区的占领。

...罗马人和蛮族人的流血,几乎快染红了整个地球。——《秘史》.普罗柯比

等一个机会

确实,面对这样一块“肥肉”,充满“野心”的查士丁尼怎能轻易放弃?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一劳永逸解决汪达尔人的机会。

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汪达尔人内部发生矛盾,国王与权臣不和。主要是问题在于:国王希尔德里切希望可以与拜占庭帝国保持友好关系。虽然在前几次的对抗中,汪达尔王国处于优势,但是只有国王自己清楚,一旦拜占庭帝国决心远征,那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

城堡遗址

但是,对于国王如此“懦弱”的表现,一些汪达尔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没有权力来干扰西地中海地区,举兵前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汪达尔王国没有理由去惧怕他们。希尔德里切显然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依然坚持自己。一来二去,你来我往内讧就变成了王位争夺战。

对王位窥视很久的盖利摩尔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作为新皇重掌王权。

出道即是巅峰

面对汪达尔王国的内乱,533年查士丁尼大帝以小将贝利撤留作为主帅,率领一万八千人的拜占庭军团与上百艘战舰开始西征,为拜占庭帝国开疆拓土。

贝利撤留

小将不小,出道即是巅峰。

贝利撤留也被翻译为贝利萨留,原来是宫廷里的一个马戏演员,却深得查士丁尼大帝的喜爱,故拜为将军。从公元527年到533年,战波斯、救幼主、平汪达尔...,大大小小的战功历历在目。——《战记》普罗柯比

西征开始

贝利撤留率领拜占庭远征军团进入西地中海地区之后,避开了被汪达尔人把手的要塞和城堡,而是选择在汪达尔人最忽视的卡布特瓦尔城进行登陆。再夺取一些沿海地区之后,开始建立屯兵大营。

拜占庭远征军团显然继承了罗马帝国时期的建造技艺,只用了短短的时间,都建立了一座功能完备的屯兵大营,并且在四周立有警戒塔。这个屯兵大营,为之后收纳增援的军团以及后续的粮草运输提供了方便。

就在新皇盖利摩尔举杯庆祝的时候,主帅贝利撤留已经率领大军迅速攻占了卡布特瓦尔以北的代基蒙等诸多沿海城市。他从睡梦中听到前线战报的时候,才算彻底清醒,调集各地军队开始增援,但是为时已晚。

要塞旧址

贝利撤留深知用兵之道,他明白自己的军队兵力有限,不能和本土作战的汪达尔人军队相比。如何能发挥自己全部兵力,而又限制对方的战力呢?

于是,他选择阿龙沙漠以东的平原地区作为决战场地。一来可以依托已经占领的代基蒙城(就在该地的正北方向),二来这里地形狭小,不利于汪达尔军队全面展开兵力。他又将军团排成数个纵队,背靠海峡面向敌军,在这里等待汪达尔军队的到来,

颇有当年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气势。

汪达尔军队的先锋骑兵队突然出现在战场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拜占庭骑兵策马扬鞭,前去迎敌给予敌军当头一棒。虽然拜占庭骑兵的战斗力有限,并没有给汪达尔军队多么沉重的打击,却成功惹怒了整个汪达尔军队。

当时遗址

一声令下,汪达尔军队全军出击,挥舞着弯刀,叫喊着冲向排列整齐的拜占庭军团。在此刻他们的眼中,这些拜占庭士兵

弱不禁风,中看不中用。确实,就单兵作战能力来说,作为日耳曼人的后裔,汪达尔人十分骁勇,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但是很遗憾,他们却不清楚自己的劣势。

那就是不懂得战争的艺术。

他们依靠自己的蛮力,只进行散兵冲锋。当兴奋的冲锋到战场中间时候,叫喊声逐渐消散。此时,一声令下,拜占庭军团全军迎战,一排一排的纵队宛如鱼鳞一般,紧密且有效的开始了反冲锋。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很明显,士气成为了这场战役的重要决定因素。

之前被“打退”的拜占庭骑兵也从侧翼杀出,配合纵队方阵攻击其侧翼。短短只厮杀了一会,汪达尔人全军败退。这场战役关乎整个西征进程,因为几乎一半的汪达尔军队在此殒命。

接下里的剧情就是“攻城,破敌,追敌,再攻城,再破敌...”

基本上很少遇到有力抵抗。

残兵

剩余的残兵,退到了突尼斯东部沿海地区的最后一个军事重镇——卡尔西丹城。在这里,贝利撤留浇灭了汪达尔人最后反扑的希望。也由此开始,汪达尔军队开始兵败如山倒,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一败再败。

他们再次退到特里卡马洛城,汇合援军。结果他们和援军一起,成就了拜占庭军团的特里卡马洛大捷。面对兵败如山倒的事实,新皇盖利摩尔被迫承认拜占庭帝国的宗主地位,愿意臣服。但是,贝利撤留却认为汪达尔人的存在始终是一个威胁。于是继续挥师西征,不等查士丁尼下令,便继续攻克了数个城堡,要塞。

当发现盖利摩尔残兵向西逃窜至伊彭城的时候,他亲自率领拜占庭精锐骑兵追击。面对城下虎视眈眈的追兵,以及城里前国王支持者的背叛,他终于清醒的意识到一个小小的伊彭城很难“翻盘”,无奈之下,只能出城投降。

总结

此次西征,充分展示了贝利撤留的军事天赋,查士丁尼甚至亲自在君士坦丁堡的凯旋门迎接他及其部下的归来,周围大大小小的蛮族都“

亲切”称他为“蛮族克星”。

君士坦丁堡旧址

其次,当初在盖塞里克率领汪达尔人攻克迦太基城时,就下令拆除城防,这也就导致迦太基外围的城防不堪一击。原本只是为了解攻城时所受的气,却没想到加速了自己后代的灭亡。贝利撤留在攻城时,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最后剩余的一些汪达尔军队被编入了拜占庭军团,当做“蛮族兵团”,因为他们确实足够骁勇。随着拜占庭帝国的不断开疆拓土,最后的汪达尔人也所剩无几,最后消失在历史舞台。

...除迦太基之外所有城市的的城墙都拆掉...——《战争史》普罗柯比

好了,品历史,我们是专业的,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