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夭乐团|一事无成又怎样,他们照样够伟大

九月的第一天,八三夭要唱进台北小巨蛋了。

上半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感叹,哇,终于唱到小巨蛋了。

眼看着周末就要在小巨蛋连开两天,虽然我去不了,也还是怪激动的。

怎么说呢,台北小巨蛋大概是一个不太算得上标准的标准,唱进小巨蛋了的乐手,听起来就是会比还没唱进小巨蛋的乐手厉害一点。

八三夭也终于要唱进小巨蛋了,让我这个相信音乐系乐团伪忠实迷妹还怪开心的。

但其实,八三夭已经不是相信音乐系乐团了。

八三夭最开始也是五个高中好朋友一起玩团的产物,阿璞、霸天、刘逼、小橘都是初代成员。

八三夭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乐团是在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天成立的,也就是8月31日,所以为了未来的自己不忘记成团时的心情以及那种对音乐的热情与执著,便取名为八三夭。

八三夭成团之初是没有经纪公司的,和大多数独立乐团一样每年活跃在春天呐喊和野台开唱等音乐祭的舞台上。

*春天呐喊:1995年开办,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大型音乐祭。

*野台开唱:是台湾颇具历史与国际知名度的音乐活动,从1995年开始举行以来,已成为每年台湾规模最大的音乐活动之一。

07年,八三夭自费出了乐团的第一张专辑《迷惑的时代》。

这张专辑的slogan我很喜欢,“有些事情不是为了存在而存在,所以我们呐喊”。

也大概是这句热血又用力的slogan,奠定了八三夭这么多年一如既往一往无前的热血标签吧。

08年,八三夭签了环球音乐并推出了第二张专辑《拯救世界》。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有一个人来拯救我们的世界。”

同年,八三夭初代鼓手琨颖退出。

12年,八三夭加入相信音乐,然后发表了第三张专辑《最后的8/31》。

这张专辑用团名做梗,阐释最后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天的概念。

“人的一生,大约能活过29366天;

但只会有一天,是你最后的8/31。”

13年,八三夭入伍服兵役,兵役归来后,八三夭第二代鼓手黄子瑜退出,现任鼓手阿电加入。

14年,八三夭签约滚石音乐,并于同年推出了第四张专辑《大逃杀》。

“生命只剩宿命,不逃命怎么活命?”

如果《最后的8/31》是写给学生党的成长之诗,那《大逃杀》就是写给离开象牙塔的新鲜社会人的现实之诗。

逃离教室,还有办公室。

逃离现实,也逃不过永世。

16年,八三夭推出了第五张专辑《生存指南》。

“为迷惑世代解放困惑,为生存提升活存机率。”

继残忍的《大逃杀》后,八三夭将专辑主题立在了“高敏感人群求生秘技”上面。既然逃不过,就只好熟读《生存指南》。

18年,还没到来的9月,八三夭将唱进小巨蛋,连唱两天,诠释属于八三夭的“一事无成的伟大”。

我年轻的时候一直觉得八三夭很吵。

(我更年轻的时候也觉得五月天很吵,对不起><

但其实这是他们的热血和横冲直撞而已。

热血怎么能娓娓道来呢,热烈的冲撞才是热血的底色啊。

从《东区东区》到《摇勒摇勒》再到《饥饿游戏》,热血里也逐渐加入了深邃的思考。

做个大人说的品学兼优/

求个路人求的安稳工作/

我在乎的 却没有人在乎过为什么

他们带着些许无奈与卑微的宣言着“我不想改变残酷的世界/我只想不被这世界改变”。

世界这么残酷,逃不掉也不再天真地幻想拯救它或是改变它了,梦想再遥远,未来再难实现,但至少,我要拥有不遗憾的今天。

或许横冲直撞少了些,但身体里的反骨是不会被驯服的啊。

这真的好酷。

除了热血,八三夭的抒情品类也质量上乘。

《水星逆行》一直算是我的榜首,把星座与爱情都讲得明明白白,命运与迷信统统与爱情无关啊,与爱情有关的只是爱而已。

《最好的结局》和《不关你的事》有点像是连续剧曲目。

从“还可以成熟的偶尔互相关心/还可以像朋友一起看场电影”到“请不要再闯进我的生活/请不要嘘寒问暖关心我”,的确都是分手后情伤很深的男性视角啊。

(不过是从尽力假装不心痛到我就是心痛得要死别烦我的心态转化而已嘛…

阿信曾这样推荐八三夭:

“有一种恐怖的游戏,叫做shock。

你要整个人靠在墙上,闭气十五秒,然后让两个人冲撞你的心脏。

一刹那,你会整个人昏迷倒地,休克数秒的时间。

几秒后醒过来,感觉似乎飞过整个宇宙。

如果你想了解那种感觉,别玩这种游戏,因为你可能会飞不回来。

如果你真的想感受那种心脏的撞击,你可以试试看八三夭。

在世界崩坏之前,记得听听八三夭。”

但我觉得不是。

八三夭不只是带你飞跃宇宙的痛快,也有沉入海底的压迫感,你会为了愉快的旋律愉悦,也会为轻松里穿插的深刻质问击倒。

但无论如何,在世界崩坏之前,记得听听八三夭。

如果世界已经崩坏了,也请听听八三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