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爱的人

防火、灭火、救援,只要任务到来,消防指战员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

平措罗布:使命在肩 义无反顾抢险救援

平措罗布,今年27岁,中共党员,现任工布江达县消防救援大队经二路消防救援站站长。自巴宜区尼西村救援灭火工作开展以来,平措罗布始终奋战在火情一线,不惧艰险,冲锋在前,义无反顾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山火现场,在丛林茂密、山高坡陡、风助火势、反复复燃的不利条件下,平措罗布指挥单位消防员直击火源腹地,不惧艰险,冲锋在前,深入最前线与山火争夺阵地,开辟防火隔离带,为遏制火势蔓延做出积极努力。“到达现场后,首先利用我们的水罐车给巴宜区大队、特勤中队进行不间断的供水并用手台机动泵进行串联供水,其次是深入尼西村东侧明火点,利用水罐车、水炮、水枪,把所有的明火打灭。到了晚上,从尼西村主干道突进,两边都是烟,可以说是从火势中间穿过去的,到达后,对有明显火势蔓延的地方进行了浇灌。”平措罗布说。

15日下午,随着现场日照温度的不断升高和风力增大,多处着火点出现复燃。平措罗布迅速研判火势,根据现场指挥命令立即组织人员用水枪压制烟气,对多处复燃点实施扑救,并在周边开展排查确定隐藏火点。

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基本控制住隔离带附近的火势,保证了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在当日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和现场持续弥漫的烟气和高温中,平措罗布强忍着身体出现的虚脱症状,投入到一场场的战斗当中。

在4天的奋战中,平措罗布和他的战友们在尼西村现场开展湿化浇水共计50余吨,对道路周边约1公里的区域进行了浇灌,扑救零星火点20余处,有效阻止山火下山进村入户。此外,扑灭大小明火共计8处,积极有力配合森林消防开展救援灭火工作。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山火面前,平措罗布用顽强和坚韧认真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新时代消防员的铮铮誓言,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消防指战员赴汤蹈火的热血青春。

高庆壮 袁越皓:负重前行的“后方”英雄

经过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协同努力,历时近96小时,林芝市巴宜区尼西村“4·14”森林火灾于2020年4月18日17时山火明火已全部扑灭。在这次灭火救援过程中,林芝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火速赶往火灾现场实施救援,为这场森林火灾的成功扑灭贡献了重要力量。

高庆壮和袁越皓是远程供水保障组的成员,主要在后方负责保障远程供水的畅通。他们就是电影《烈火英雄》中特勤中队队长徐小斌的现实写照,战友们在火浪冲天、浓烟滚滚的高山密林冲锋陷阵,他们则全力保障前线“弹药充足”。

15号下午17时,由于风向及热辐射等客观因素影响,尼西村山火突然向前方指挥部蔓延。

“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油库”,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高庆壮和袁越皓临危受命,不断扩大侦察范围。终于,在距离油库1.4公里的地点找到合适吸水点,紧接着,他们带领供水组其他消防员,用自己的肩膀一米一米进行移动,成功完成了300口径的重型水带敷设任务。

袁越皓说:“由于水袋是为前方紧急供水使用,所以说我们要一直维护这条水带干线的完好,所以说在铺设的时候,为了防止水袋破损,车辆去碾压,还有行人去破坏,我们会对水带进行架设浮桥,浮桥架设好了之后,我们要对浮桥进行固定,但是浮桥还是会有移动,所以说我们会24小时看护这座浮桥。”

由于取水点在小河里,树根、垃圾、塑料袋等因素存在,极容易导致吸水泵卡死和报废。

“不能让吸水泵卡住了”

这是高庆壮和袁越皓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供水组的消防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徒步前往河中进行清理。在供水期间,他们先后48次深入冰冷的河水中清理供水干线垃圾60余次真正做到了供水干线“零失误”。

高庆壮说:“由于当地特点,这边的水全部都是由高山上面的冰川融化下来的水,所以要比正常的水温还要低一些。穿着水域救援服的水靴下水的话,装满水的情况脚是抬不动的。所以下水时我就会把水靴脱掉,光脚或者是穿其他的鞋进去,只要看到里面有混合物,或者感觉里面有东西要缠起来了,有杂乱的东西进去了,我们就要对它进行及时地清除。”

在刺骨冰冷的河水中,一次次赤脚进入湍急的水流,冒着可能被碎石划伤的危险,供水组的消防员们先后为前方车辆供水400余吨,排查供水干线79次,全程未出现水带漏水、爆炸等情况。

因为肩负人民的重托,再重的水带和浮桥都要咬牙拿下,再冰冷刺骨的水都不能阻止前进的脚步。

无数的“高庆壮”和“袁越皓”,以严谨的作风和高昂的斗志,坚持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证明:

作为一名消防人的责任和担当。

何金育:坚持守护林芝那一片绿

“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践行自己的无悔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这才是我的职责所在。”今年26岁的林芝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讯勤务班三级消防士何金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报告指挥中心,全勤指挥部正在赶往火灾现场,通信状况正常。”坐在勤务车内,何金育穿着通讯专业背心,身上戴满了手台、4G单兵、电池、平板等通讯设备,最繁忙的时候,所有通讯设备同时响起询问声音,他总是有条不紊地依次进行汇报,条理清晰,字正腔圆。

到达现场后,何金育便迅速侦察周围地形,为更快、更早、更快捷与后方指挥中心和总队、部局形成三级指挥连线,何金育带着卫星校准设备在山脚徒步往返2个小时,一步一定位,一步一选择,热浪不断烘烤着,浓烟不断刺激着喉管与肺部,最终在保障指挥部安全的前提下选出合适区域,搭建前方指挥部通讯枢纽。

“画面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清楚”,在搭建起指挥平台成功的第一时间,何金育便犹如进入自己家一般,熟练进行通讯线路敷设,安装麦克风、组装显示屏、搭建卫星锅盖等关键步骤,历时1个小时完成全线参战单位作战指挥频道纳入前方指挥部集中调度,结束“通讯全靠吼”的原始形态。

▌来源:林芝广播电视台 微林芝 林芝消防 西藏消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