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江南都市报·周末都市》创刊21周年

写下题目是在书架上看到《江南都市报·周末都市》合订本,加之几天前有老同事从美国回南昌周末部同事聚会,往事瞬间涌上心头。

《江南都市报·周末都市》是江西省第一张消费服务类新闻周报,也是我书写省级报刊历史的第一笔。尽管江报大楼里如今没几个人记得,尽管国人信奉历史从自己开始。但这份存在过八个多月的周刊,史料清晰有证可查。其对江西市场类报业的影响如夜雨润花,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与这份周刊有关的一干人物都在,隐私也在。朝飞暮卷廿一载,千种风情与后人说。能讲的都是能道的。

1998年4月23日,新任刚改名不久的《江南都市报》总编辑、江报大院少壮派领军人张总请我在德隆酒店见面,连吃带聊4个小时。介绍人是老友赣荣。

这顿饭记住了两件事:《江南》请我做首席记者;德隆的米线糊和拌黄瓜好吃。那天大雨倾盆,我骑摩托车,到家后内裤都湿透了。

5月5日,到报社与张总谈具体事儿,参加见面的有即将退休的老总,这老头儿算是熟人(我对他恭敬有加,后他害我不浅)。君子也谈钱,聊了收入,给我千字/30元稿费。并开辟“都市大观察”专栏,主要由我供稿。

5月11日,正式到江南上班,发了记者证。20多年前《江南都市报》还是婴儿,发行靠邮政,连“江南多事报”的阶段还没到。

5月25日,登庐山采访电影《庐山恋》放映20周年,写5200字的长篇特稿《庐山二日》。一炮而响,内外好评。

一个多月后,报社决定办八个版的“新闻周刊”,请我领衔。我反对。

当时《华西都市报》已在走做通俗深度新闻路子,引发全国新闻界震动。《南方周末》更是走出南方,高雅地包揽华夏。我们这张刚改名不久的报纸要打这样的牌,胜率太低(我离开后还是办成“新闻周刊”,事实是死的很快)。

当时的我刚结束走南闯北,想办类似北京《精品购物指南》般的消费服务类报纸。我知做传媒拼的是眼界。

7月17日,我出了办报方案,提出创办八个版的《江南都市报·周末都市》,时机成熟即出16版。

社领导讨论后,认为可行。通过方案。

7月19日,《江南都市报》任命我为周末部主任,任命于亚立为副主任。

我的条件是:我组阁、我分配等。除我组阁实现了外,其它条件等我上套后,实际基本没实现。但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实现了。无语。

20日是我40岁生日,老妈提前一天给我炖了鸡,说祝贺我当官和过生日。如今我60岁,老妈已去15年。

周末部采编合一定岗十三个。这种工作方式走在省内报业前列。

开始向全社会招聘,招人基本由我说了算。其中于亚立推荐了几个能人。张总口袋里的条子他捂住未拿出,谢谢他包容。

8月10日,应聘成功的编辑报到。由十三人组成的周末部开张了。开张饭是张总请吃涮羊肉。

招了十一人,看走眼的有一人。他与某作家同姓名,把作家作品拿来说是他写的。谁知我这里要硬碰硬,容不下滥竽,后他自动退出。再往后招的几个,均出色。

对识人,我自信。只是不知,还有人在周末部是兼职的。但既然工作完成得无话可说,我还说什么呢。

9月11日,《江南都市报·周末都市》创刊号横空出世。争取到的套红版,也出彩。各种艰辛、笑话、无知此刻都化成泡影。

八个版的周刊蒸蒸日上,1999年元月,它改版成16版单独出版发行。我做的办报方案全部实施。呵呵,心里没点数敢干吗。

很遗憾,这份生机勃勃的周刊在1999年中闭刊。原因颇多,蜜月期过、木秀于林、小人生非、因嫉生恨……

广告部有位廖姓头儿压力太大,叫嚣:要用余生干掉朱华祥。新闻部有个想上位的头儿(忘了他姓什么)暗中挑事儿。

结果,他们赢了。我才知,常与领导一起抽烟也他妈能成事。

不说了,因为很快我将去《都市消费报》任副社长,再往后我将出任常务副总编辑。

图一

图一:《江南都市报·周末都市》创刊号,我写了《从零开始》的创刊词。照片中的人,如今绝大多数是人物哟。有《南方都市报》社领导、有《新京报》总监级领导、有文化公司老总、有电视台主任、有非公协会领导、有高校宣传部领导、有省级日报一线主力编辑。加在一起,至今也是有眼界、有实力、能上手的强力传媒团体。当初,除我外,全部从零开始做新闻。

图二

图二:每周我主写封面配图评论。有零就有一,所以写了《零后面的一》。照片上的人是周末部最后一个到岗的编辑健。

图三

图三:这期关于结婚的周刊一出街,省委大院一老干部直接投诉到江报领导。说:还要不要艰苦朴素的作风?你们是要把年轻人往哪里引?你要有兴趣看看图中的文字。200元一桌的婚宴啊。江报领导坚决顶回去。

图四

图四:用小名片的形式做分类广告是全省独一份。这一版不少钱呢。

图五

图五:98抗洪是全国主题。周末都市有深度新闻版块,紧抓时势,深入抗洪一线,拍摄采写了一批质量极高的稿件。

图六:《江洲1998》是记者魏寒枫在抗洪一线发挥的稿子。动人心扉。此稿江南领导不敢签发,我去请示江报分管副总,解释说明后他亲自签发,得以见报。后稿件中主人公在报社门口差点给我跪下,因为稿中忽略了对其上级领导的赞扬。妈的。

图七

图七:我写的特稿《情感电话打动谁》。那个时代,男男女女在寂寞中的最佳倾诉对象是拨打“情感电话”。对此的采访太曲折、太有趣、哭笑不得。

图八

图九

图八图九:1999年1月底,周刊编辑们给读者拜年。也是最后一次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