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兩天內,兩位巨星隕落!一位祖籍河北

“4月11日14時25分,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國樂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德海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4月11日,中國音樂學院的訃告讓眾多的音樂愛好者心痛不已。

“我翻開的第一本琵琶書就是劉大師編的《每日必彈琵琶練習曲》。學琴第二項就是看劉大師主編的考級書。”

“你知道嗎?你的學琴生涯處處是劉大師的影子,你彈的是他改編或者創造的的曲子,用的是他發明的指法。”

“我第一次聽《十面埋伏》時就被鎮住了,傳統民樂還能這麼氣勢磅礴,後來才知道作者和彈奏者是劉德海大師!”

網友們紛紛留言,對這位民樂界的泰斗以表追思。

劉德海,祖籍河北滄州,1937年8月13日出生在上海。

從數學系轉行的音樂家

1950年,13歲的劉德海開始學習二胡、笛子、琵琶、三絃等樂器,並加入了上海廣播電臺業餘民樂隊;1954年,師從著名琵琶演奏家、浦東派傳人林石城。

1957年高考放榜後,20歲的他正準備去數學系報到,林石城告知他——中央音樂學院正在招生,他又一次走進考場。

考進中央音樂學院後,劉德海發現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巨大。因當時許多同學都是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升上來的,而他卻不懂樂理,連五線譜也沒學過……這讓劉德海十分苦悶氣餒,上課聽不懂,課程跟不上……後來,他買來高等數學書籍,打算自學高等數學,退學算了。

後來,一位同樣基礎不好的同學的痛哭刺激了他,不服輸的他開始奮起直追苦練琴技。劉德海為了加強耳朵對低音區音準的訓練以及增加左手按弦的力度,他特別選修了低音提琴。他還用兩年時間選修古琴,把古琴端莊凝重的美感融入琵琶“文曲”的演奏中。

劉德海曾自述每天要練琵琶七八個小時,“琴房不夠用,就在走廊裡練;為了防止其他干擾,用棉花塞住耳朵練。時間不夠用,晚上十點熄燈後,把布塞在弦裡作‘無聲’練習。有時練得太晚,乾脆和衣睡在琴房裡。

1962年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劉德海留校擔任民樂教師,1964年赴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70年,劉德海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他的演奏技術嫻熟自如,深刻細膩,富於激情。作為當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劉德海一直致力於全面推動琵琶在當下社會的發展。

民族音樂發展道路上的爬坡人

1975年,劉德海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後的《十面埋伏》,大獲成功。從此人們就把《十面埋伏》和劉德海的名字連在了一起。他把這首樂曲帶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讓世界人民都認識了琵琶,也讓世界瞭解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

據悉,起初劉德海覺得這首曲子不能完全生動地表達劉邦項羽垓下之戰的情形,於是根據琵琶演奏的特點加以變奏展開,還使用了煞弦、絞弦等技法,把曲中描繪的大戰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聽起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其實,劉德海在演奏歌頌英雄的《狼牙山五壯士》時,就大膽運用了許多新技法。1973年,他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之後,他曾與指揮大師小澤征爾、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西柏林交響樂團合作,把琵琶推向了國際舞臺。

1983年起,劉德海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培養了大批優秀青年琵琶演奏家。近年來,他不斷探索琵琶指法的創新,積極開拓琵琶樂曲創作的新路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將《瀏陽河》《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游擊隊歌》《馬蘭花開》等多首歌曲改編為琵琶獨奏曲,使其雅俗共賞,又對《霸王卸甲》《陳隋》《潯陽月夜》等傳統琵琶古曲進行了整理、改編。

在央視的一次訪談中,他說自己是爬坡人、開路者。“我只是民族音樂發展道路上的一個爬坡人,明知道它沒有終點,我還會一直爬下去,直到我的盡頭,哪怕有再多的苦澀和寂寞。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鬱銘芳,因病於2020年4月12日在上海逝世。

鬱銘芳,1927年10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鄞縣。1948年畢業於上海私立東吳大學。曾任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20世紀50年代,參加籌建我國首家自行建設的合成纖維實驗工廠,紡出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根合成學纖維,成為我國化纖領域的奠基人和學科帶頭人之一。

1960年起先後主持多種化學纖維的研製,並獲得多項國家省部級科學進步獎。在反覆論證、多方準備的前提下,率先提出關於噴絲成布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的建議。

1990年投身於92、93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年產7萬噸聚酯切片的建設工作,該項目對於根本改變上海紡織化纖原料依靠外來供應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2年,在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後,他曾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在過去的50多年裡,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鬱銘芳院士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輝煌的一生。他科學報國、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將一直激勵著我們。

統計發現,加上剛剛離世的鬱銘芳院士,共和國今年已痛失14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逝世的4位院士分別是:1月4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1月7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1月19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1月24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

今年2月逝世的5位院士分別是:2月14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2月15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2月23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2月23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2月24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

今年3月逝世的4名院士分別是:3月15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3月19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3月27日逝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3月28日逝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

斯人已去,風骨長存!緬懷,一路走好

來源:寧波晚報、人民日報、東華大學、光明日報、澎湃新聞、青春浙江、浙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