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康熙專場徵集中


2020年最特殊的第一季度已倏然而過,家中童蒙“神獸”似開學有望,我們的“雲徵集”工作在諸多險阻中也小有了一些成績。一具康熙五十四年制“南呂”編鐘,一組十二隻青花花神杯(存十隻),一件青花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已相繼入庫,令我們聚焦於“熙朝傳古”之康熙盛世,熱望廣大藏家繼續支持藏品,使未來這一“千古一帝”專拍的入選作品更加豐盈。


古人津津樂道得把樂律和曆法聯繫起來,十二律和十二個月配合,通應一年的陰陽變化。依照《禮記.月令》記載,它們之間的對應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之月,律中夾鍾;

季春之月,律中姑冼;

孟夏之月,律中仲呂;

仲夏之月,律中蕤賓;

季夏之月,律中林鐘;

孟秋之月,律中夷則;

仲秋之月,律中南呂;

季秋之月,律中無射;

孟冬之月,律中應鐘;

仲冬之月,律中黃鐘;

季冬之月,律中大呂。



清 丁觀鵬繪《南呂行金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古時音律,有陰陽之別,合為六律六呂。而“南呂”象徵陽氣之旅入藏,對應八月仲秋。想必也應是疫情終將會結束的日子吧。“八月桂花”的花神杯雖未能得見,但一隻康熙五十四年“南呂”交龍鈕銅鎏金編鐘,通身“鼓釘八卦”,於西北“乾”位“於物為金”,亦曾在種種皇家祭祀、典儀之上“金聲玉振”,望可為北京的“仲秋入藏”帶來福佑。乾隆繼承康熙再製編鐘,並命丁觀鵬等繪《十二月禁御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其中《南呂行金圖》繪帝王乘舟於“南呂”之八月間,穿越金鰲玉蝀橋,賞中海、北海之“太液秋波”勝景。今春北海的湖水已清於往日,想必夏秋時節能有福分“讓我們蕩起雙槳”吧。



清康熙 御製銅鎏金蒲牢鈕八卦紋「南呂」編鐘

H 31cm ; 重約30.5kg

備註:美國重要私人收藏



十二在中國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數字。一年有十二月,十二花神應月而生。一日有十二時,五個十二年為一甲子。《易》八卦中每卦為三爻,六十四卦中每卦為六爻。樂中有六陽律,亦有六陰律,故樂中會有“記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之說。與康熙王朝平行的1600年到1750年的這一個半世紀的歐洲巴洛克時期也出現了十二律,而鋼琴的發明,七白鍵與五黑鍵亦正好與之對應。此時,僅僅比康熙皇帝小21歲的德國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1750年)在1722年發表了《諧和音律曲集》(另或譯為《十二平均律曲集》英文:《The 48》)。



意大利傳教士德禮格(原名TheodoricusPedrini,1670年生於意大利費爾莫Fermo),在巴洛克音樂全盛時期離開歐洲,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奉教皇命來到北京,覲見康熙皇帝,帶來了後來深受康熙皇帝喜愛的巴洛克音樂,從此在清宮中擔任樂師職務。




《康熙帝讀書像》,清,宮廷畫家繪,絹本設色,138×106.5cm

故宮博物院藏


數年前十二首曾在康熙御前演奏的巴洛克奏鳴曲重新被挖掘面世。康熙帝對音樂具有濃厚的興趣並曾加以研究,特於五十二年(1713年)在“蒙養齋”立館詔修《律呂正義》一書,廣求海內暢曉樂律者,同時在傳教士德禮格的幫助下,越一年餘完成。編纂期間,康熙帝親自審定古今尺度,制十二正律以和八音,制定出不同於明代的清宮律呂制度,為康熙帝欽定之書。自此,伴隨著“康熙標準”,宮廷禮樂、御製陶瓷也在這些“古老文明制式”中萌芽開來。康熙朝御製的十六編鐘即成為廟堂禮樂重器。惜於清末衰敗亂世多流散於歐美,本件美國藏家舊藏之“南呂”編鐘即為其中麟鳳,今重回帝都。



銅鍍金雙龍鈕雲龍紋編鐘,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律呂正義後編》所載編鐘



《雍正帝祭先農壇圖》(局部)所繪中和韶樂編鐘




左/ 雍正朝《大清會典》所載編鐘律分圖

中/ 雍正朝《大清會典》所載朝會編鐘

右/ 雍正朝《大清會典》所載祭祀金編鐘


近日,音樂家譚盾新作《武漢十二鑼》集15國藝術家“雲”直播於上海、紐約、武漢,亦取意於中華文化“十二”之玄妙,為世人祈福。湖北省博物館的編鐘擊揚十二次,紐約的六面武漢產巨鑼與上海的六面武漢產巨鑼交相呼應,環球同此涼熱。


←左右滑動瀏覽全圖→

清康熙 十二花神杯(存10件)

D 6.5~6.8cm


明官窯自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以後無官窯瓷生產的檔案記錄,故一般認為,明代官窯至此即終。直至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景德鎮正式恢復御器廠後,制瓷業得到迅速發展。此時,臧應選奉旨進駐景德鎮,擔任督陶官,清代官窯從此步入興旺。此時,劉源負責設計瓷器樣式,承命主持設計各式御瓷。康熙御窯十二花神杯應作酒杯用,每隻杯上畫一種月令花卉,再配唐詩一首,令康熙龍顏大悅,成為宮中珍秘御用之器。(清宣統三年(1911 年)陳瀏所著《匋雅》一書,稱讚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這般造詣,想是便與齊白石先生《可惜無聲》冊一般福分,畫中草蟲除了沒有聲音之外,便似與真實草蟲無異;而花神杯雖“可惜無香”,但瓷中妙筆,竟令所有時令花卉所予人之美都濃集於杯上,兼思酒香茶馥,頓感花香拂面,若再次舉杯觀花,畫中暗香薇薇依舊。


清康熙 一月“迎春花”花神杯


清康熙 二月“杏花”花神杯


清康熙 四月“牡丹花”花神杯


清康熙 五月“石榴花”花神杯


清康熙 六月“荷花”花神杯


清康熙 七月“蘭花”花神杯


清康熙 九月“菊花”花神杯


清康熙 十月“月季”花神杯


清康熙 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清康熙 十二月“水仙花”花神杯


花神杯用唐詩為花做注,皆因康熙帝喜唐詩之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三月,將編纂唐詩總集之務交給江寧織造曹寅,並將內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下,作為校刊底本,至次年十月,即編成《全唐詩》奉上,囊括唐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共計900卷,康熙帝親為之作序。此時,也恰是景德鎮御窯廠康熙時期官窯燒造第三階段(1705-1722年)之肇啟。在此背景下,故唐詩成為十二花神杯的主題,便情理使然。而雍正、乾隆兩朝琺琅彩瓷採用古詩做為文字題材,亦為花神杯配以唐詩經典模式之延續。乃為滿清帝王以“盛唐”自況的一種文化創新與文化自信。



清康熙 青花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D 19.2cm


備註:北京文物公司舊藏


作為一代明君,康熙深諳漢文化之政治影響,便有意籠絡漢族知識分子,以統治大清江山。當曹寅還在揚州為刊刻《全唐詩》極力籌備的前後,遠在百里之外的景德鎮,一隻全身書寫著近千字文章的筆筒誕生。



清康熙帝畫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康熙四十四年至康熙五十一年,郎廷極擔任景德鎮督陶官。除成功復原仿明銅紅並創燒“郎紅”之外,更親自設計並燒造青花祝壽諸器,是為康熙六十大壽進獻賀禮。西漢時著名的四川大才子王褒,曾寫過一篇《聖主得賢臣頌》文,歌頌漢宣帝劉洵禮賢下士,全國人才都能得以重用,各安其位。也正因為這篇文章,王褒被皇帝留京重用。一千多年後,這篇文章被景德鎮御窯廠的窯工們書寫在了一隻青花釉裡紅筆筒上,以唐人小楷筆法撰全篇長文(《飲流齋說瓷·說款識第六》曰:“書長篇成文者,如《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皆全篇錄齊,筆法出入虞、褚,均康窯之錚錚者。”),文末鈐釉裡紅“熙朝傳古”四字,有盛世之朝代代傳襲之意,青花與釉裡紅髮色皆甚為純正,說明景德鎮御窯已經純熟掌握了失傳百年的高溫釉下青花釉裡紅工藝,流芳至今。



乾隆回顧皇祖功業時寫道“敬思仁皇,卜號康熙,六十一載,今古誠稀”。“千古一帝”時代藝術品的雄渾與秀美、富麗與文雅在未來我們的深入徵集中漸將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