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事业和家庭两难抉择,女性并不是只有二选一

如果你是一位未婚女性,面临了工作升迁的机会,需要你去外地工作三年。你会去吗?我想大部分有点事业心的女性会选择去。

但如果加上一个附加条件:你有一个谈婚论嫁的男友,可这位男友傅父亲住院,需要有人照顾,男友离不开。这个时候,你面临两难的境地:是选择陪伴男友和他共度难关还是自己独自去追寻自己的事业?

台剧《荼蘼》就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而且这部剧戳中了很多女性的痛点:到底我们的人生是选择家庭还是事业?


01

女主郑如薇是一个快要三十岁的女性,工作认真,但事业一般,有一个喜欢的男友。她平凡的就像你和我。如果按照常规的人生路线走下去,她会和男友结婚生子,过着平凡的一生。

可是,郑如薇最大的愿望就是:她的人生可不可以有那么一点点不平凡。

就在这个时候,如机会来了,公司派她去上海工作,月薪翻三倍。对于如薇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过去,说不定人生就可以改写。

可就在这个时候,男朋友家里出了意外,老爸摔了脊椎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为了家人,男朋友只能放弃去上海。

所以面临这两种选择,编剧给了两种人生。

PA的如薇选择留下来与男友一起对抗困难。于是离职想重新找一份工作,可是却未婚早孕,只能做家庭主妇,每天接送孩子、照顾家里、洗衣做饭,生活把她之前对事业有追求的人折磨看得让人心疼。生活一团糟乱。

在PB又过得怎么样了。选择事业的如薇,身边连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加班是常态,三天三夜的加班,生病了都得一个人扛着。吃饭永远是自己一个人。

看似两种生活都没有过好。

我想这才是戳中大家的点吧。

无论哪个选择都不好过,无论哪个如薇,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生活。就好比你和我,也同样如此,我们都从如薇的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02

其实,不管哪种人生,都是充满无奈的,无论哪一种生活都很难,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生。我们的人生真的就那么绝望,必须要在事业和家庭当中二选一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

在我看来,这部电视剧表面是探讨女性到底要事业还是家庭,其实不管选择哪种人生,都会有命中注定的考验,都会有我们未知的可能性。我们其实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到底是追求自我还是妥协自己的人生?

例如PA里的挣如薇选择了去上海,可是她也没有预料到会和男友分手、工作上一地鸡毛、一直想寻找一个陪她吃晚饭的人;而在PB里面,被生活折磨压榨的郑如薇,早就被生活抹去了所有事业的棱角,成为了一个黄脸婆。

PA与PB的人生,其实在向我们诉说一个道理:别急着追求自己的幸福,那样的幸福,会让你失望,女人,最重要的是替自己找好定位。

一个有热情、有创造力的人,无论把重心放在工作还是家庭,都能得到生活的乐趣,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03

在这部剧中,其实让人深受触动的,不是在于如何二选一,而是在这个年代,女性依旧被禁锢在到底要事业和家庭的二选一身份中。

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女法官松下和丈夫同样有着工作,她在家庭与事业中奔波,已经忙得疲惫不堪,却被同事其实,作为年幼孩子的母亲,是否能调动工作去外地?她虽然理直气壮的顶回去:

这其实也就说明了,在如今发达的社会中,女性还是被其他人禁锢在家庭这一身份中,在工作中,依然遭到了职场歧视。

《荼蘼》中,我很欣赏如薇选择PA里的性格,敢于正视自己的欲望,知道自己要什么。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做到这样?

大多数人可能会在两种身份中摇摆,如同现实中的如薇,不管选择哪种,总会有点后悔:到底我的选择到底对不对呢?

不管哪种选择:只要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因为每个人每条路都充满着未知与可能性,如果仅仅关注在自己可能失去的、得不到的东西,痛苦的是自己,后悔的亦是自己,带来的后果依然是过不好当下的生活。

每个人在人生的这条路上,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哪一种选择,我们能做的,只有勇敢的往前走,命运带你走到哪里,过自己想要过得热人生,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个人要学会怡然咀嚼自己的人生。

04

这部电视剧看完后,我更想谈谈女性的自我成长和社会对女性尊重的问题。

高晓松曾经说:真正关心女性的女权,应该让女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的选择。

这是对社会提出的要求,要求尊重女性,尊重女性,就是给女性更多的选择权,而不是用家庭或者其他身份去禁锢她。

其次,女性想要取得更多的机会,毫无例外,确实要付出更多更多。

这对女性而言,需要快速成长,而成长的第一步就是独立。

而独立,不再是所谓的经济独立,而是思想和人格的独立。从内心不再依附他人生存,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表达自己的欲望,懂得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有句话我很喜欢:“女孩可以走的路很多,人生折腾点未必不幸福,只是很辛苦。”

时刻不忘记,我们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妻子、母亲、儿媳,这才是一个独立女性应有的风骨。

即使我们知道不管怎么选都会不容易,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态度才是对自己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