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训,先人智慧(转)

【 原 文 】


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
操切者寿夭,而宽厚之士其年必长。

故君子不言命,养性即所以立命;
亦不言天,尽人自可以回天。
〖 译 文 〗


性情固执乖戾的人福气很少,而性情圆满融通的人禄命十分丰厚。做事急躁的人寿命短促,而性情宽容沉厚的人寿命长远。
所以,君子不谈论命运,修养心性便足以安身立命,
亦不讨论天意,以为,尽人事便足以改变天意。
【 原 文 】

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 译 文 〗

通达生命之道的人能够在极危险的境地放手离去,
凡夫俗子则沉没在世间的种种苦恼中难以脱离。
【 原 文 】

穷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势未催,
生死之关先破。求之今人,谁堪语此?
〖 译 文 〗

在还未遭受贫穷或显达的境遇时,便先确立自我生命的方向;在还未受到年老和疾病的折磨时,预先看破生死的道理。
在现今的社会上,能和谁谈论这些呢?
【 原 文 】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恋树;
檐前野鸟,除死方得离笼。
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 译 文 〗秋天树枝上黄叶,即使将要落下,仍然眷恋着枝头。屋檐下的野鸟,除非死去,否则不肯离开它的巢。人生在世,就像这秋叶与野鸟一般可怜。

【 原 文 】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
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及乎圆融。


〖 译 文 〗

舌头还存在的时候,往往牙齿都已掉光了,
可见刚强总是胜不过柔弱。当门户已朽败时,却不见门轴为蠹虫所侵毁,
可见偏执总是比不上圆融。
【 原 文 】

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
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 译 文 〗

才华和智慧敏捷出众的人,
最好能用学问来收摄浮躁之气。志气和节操过于激烈高亢的人,
应当修养德性来融合个性偏激的地方。
【 原 文 】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
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
〖 译 文 〗

将烦恼的世界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在清凉无比的世界里;营营求取的念头断绝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间获得自在。


【 原 文 】

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 译 文 〗

宁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而不做一个伪装有道德学问的人。宁愿像兰草一般摧折,美玉一般粉碎,
也不要像贱草萧艾生长得很茂盛。
【 原 文 】

觑破兴衰究竟,人我得失冰消;
阅尽寂寞繁华,豪杰心肠灰冷。
〖 译 文 〗

看破了人世兴衰最后的结果,
就能使种种得失之心如冰块一般消溶。看尽了冷清寂寞和奢侈繁华的情景,
便可使定要成为英雄豪杰的心肠如灰一般冷却。
【 原 文 】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


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
〖 译 文 〗

格调太高的音乐很难让众人接受,所以,
伯牙在钟子期死后便不再弹琴。最珍贵的宝物很难让众人喜爱,因此,卞和才会抱着玉在荆山下面哭泣。
【 原 文 】世人白昼寐语,苟能寐中作

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

〖 译 文 〗

世上的人白日里尽讲些梦话,倘若能在睡梦中讲清醒时
该讲的话,这人可说是能常常保持觉醒的状态了。
【 原 文 】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
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 译 文 〗

能放下尘世的纷扰,心中就不会像火炙一般焦灼渴望,


也不会如履薄冰一般不安恐惧;除去心中的卑鄙与吝啬,已然可以感受到
如同清风明月一般的心境。
【 原 文 】

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
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
〖 译 文 〗

有才能的读书人,若能安居在茅草搭成的屋子中,
那么,他就足以担任朝廷的官职。 美丽的女子能不嫌贫爱富,肯嫁到贫家的,
那么,她就值得令人为她建造金屋。
【 原 文 】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
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 译 文 〗

喜欢把听到的话到处说给别人知道的人,最好少和他讲话。一天到晚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要和他一起计划事情。
【 原 文 】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
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
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 译 文 〗

人生在世,若能有书可读,又能有空闲的
时间读书,同时又不缺钱买书;虽然读了许多书,却自我修养得丝毫不被文字、
学问所拘限,就可说是善于读书的人了。能享世间清闲之福的,恐怕没有超过这个了。
【 原 文 】

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
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
〖 译 文 〗

有人说,老天不禁止人富贵荣达,却禁止人过得清闲自在。其实,只是人自己不肯清闲下来罢了。如果能安于
所处的环境,不图谋将来,不追悔过去,也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那么,哪有不清闲的道理呢?



【 原 文 】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 译 文 〗

若是因他人的话而领悟事情的道理,将来一定还会再迷惑,
总不如由自己亲身领悟来得清楚分明。由外界环境而产生的意趣和兴味,将来还会再失去,
总不如自得于心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 原 文 】

招客留宾,为欢可喜,未断尘世之扳援。
浇花种树,嗜好虽清,亦是道人之魔障。
〖 译 文 〗

招呼、款待宾客,虽然大家十分欢乐,却是无法了断尘情的攀缘。喜欢浇浇花,种种树,这种嗜好虽然十分清雅,但也是修道的障碍。


【 原 文 】

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
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世一番。
〖 译 文 〗

眼中没有一点成见,才可以广涉众籍。

胸怀中对人对事能不生不满或执情,处世才能圆融。
【 原 文 】

无事而忧,对景不乐,即自家亦不知是何缘故,
这便是一座活地狱,更说什么铜床铁柱,剑树刀山也。
〖 译 文 〗

没什么事却烦忧不已,对着良辰美景一点也不快乐,
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这样的人生如同
活在地狱中一般,何必再说什么地狱中的热铜床、
烧铁柱,以及插满剑的树和插满刀的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