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选购技巧

茶叶的品质是保证茶道完美的先决条件,因此,茶叶的选择和鉴别至关重要,茶叶品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如基因鉴定、感官鉴定、理化鉴定等,但大多需要在实验室才能完成。我们通常在选购茶叶的时候只需要感官鉴定或观其形,或辨其色,或尝其味,或感其质,或兼而有之,既简单又实效。

现在商店中茶叶种类繁多,对于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的,如何才能选购一款好茶呢?

选购茶叶的基本技巧“一看”、“二品”。

“一看”是看茶叶的外形。因为茶叶的好坏与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工艺相关,这都反映在茶叶的外形上。具体看嫩度、条索、色泽和整碎。

嫩度,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我们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则嫩度好,做工也好。

条索,一般是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而挺直(扁形茶除外),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油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整碎,即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一般我们可以这样来判断,将茶叶放在盘中,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以中层茶多为好,因为上层相对粗老,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二品”,品其味。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除了观察茶叶的外形,还应冲泡后来进行内质的品评,品评又分为四个环节:观汤色、闻茶香、尝茶味、辨叶底。

观茶汤颜色,茶叶因发酵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水色,石门银峰汤色绿亮,君山银针汤色杏黄明亮,陈年茯砖茶汤色橙红明亮,各种茶的茶汤除其标准水色外,还不能有浑浊物产生。

闻茶汤香气,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条件之一,各类茶由于制法及发酵程度不同,茶的香气也不一样。绿茶以清新的香气为佳,乌龙茶则具特有花果香,红茶以甜香为主,茶汤香气以纯正高长为上,有焦味、青臭味、火味、闷味或其他异味者为劣品。

尝茶汤滋味,由于各类茶不同,滋味也各有所异,有的须清香醇和,有的重在入口要有刺激感,有的则讲究甘滑有回味。总之,以少苦涩而带有甘滑醇和感,能让口腔有充足的香味,以及回甘快的为好茶。若苦涩味重、火味重者则非佳品。

看茶叶叶底,冲泡后很快就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条索不紧结,茶汤口味平淡,且不耐泡。泡后茶叶逐次开展者为嫩茶,且制作工艺好,往往茶汤浓郁、冲泡次数也多。但经过多次冲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叶面甚至不能开展的茶,则要么是焙火失败的茶,要么是陈茶。新茶色泽翠绿,条索紧直匀整、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绿亮、清香高长。陈茶色泽黄暗、冲泡后汤色带黄、香气低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