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的故事再度重演 誰來保護被性侵的少女?

前言:《南風窗》報道的“李星星”事件一夜之間刷遍全網,許多人在震驚之餘發現類似針對未成年少女的性侵事件似乎有著類似的案情,

父母缺位、警察失職、輿論淡去後案件不了了之、被害者的心理狀況無人關注,相比更為人熟知的《熔爐》和《素媛》,中國女性導演文晏拍的這部《嘉年華》似乎更符合中國國情,以至於每一次針對未成年少女的性侵事件,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對照。


《嘉年華》的故事並不複雜,女孩小文和同學新新被新新的“乾爹”官員劉會長帶去旅館,並實施了性侵,在對劉會長的追捕中,牽扯其中的每一方都難逃其罪……


導演首先將問責的方向指向了孩子的監護人——父母,在小文被侵害後,通過班主任“你媽又沒回家”我們瞭解到小文母親是一個在孩子需要照顧的年齡卻會經常夜不歸宿的母親


律師與小文母親的這段對話更尖銳的指責了父母,一個一年只回家一次的父親,一個跳舞到凌晨兩點回家卻並不知道孩子不在家的母親。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價值觀的啟蒙,一個完全缺位的父親無法給孩子保護與教導,而一個經常凌晨還在外玩樂的母親自然會被孩子效仿,被性侵的那天,小文與新新就是被新新的乾爹帶去唱KTV,又以時間太晚為由將她們帶去了賓館,而小文母親與律師的這段對話可以看出

她的憤怒沒有自省的成分


而之後這位母親的操作更讓人窒息,她指責女兒穿“不三不四”的衣服,強行剪掉了女孩的長髮,這無疑是一種蕩婦羞辱,是對女兒的二次傷害。


相比對受害者的蕩婦羞辱,未成年性教育一直是個諱莫如深的話題,近幾年屢次有性教育進校園卻被家長反對,認為其尺度過大不利於青少年發展,許多父母也從未對孩子進行過正確的引導,然而這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一環,父母有義務承擔起性教育的責任,而不是在悲劇發生後指責女孩“不自愛”。


在電影中,侵害小文的是一位掌握社會資源的商會會長,一如“李星星”案中被煙臺警方一次次放走的鮑毓明。辦案警察聯和醫生在對小文與新新的法醫體檢中造假,聲稱她們身體完好不曾遭遇過性侵,妄圖使犯罪者逃脫法律的制裁。

在電影中,通過畫外音的方式,最終正義降臨,性侵者劉會長被提起公訴、警察涉嫌犯罪被停職,醫生涉嫌受賄做假證被調查,然而,現實生活中,無數個“李星星”的正義何時能到來

在《嘉年華》一個簡單的鏡頭交代了媒體的無奈,無數關心案情的媒體對醫生髮布的體檢結果提出質疑,然而媒體的追問並不被回應。

此次《南風窗》為李星星發聲,無數輿論聲援,然而輿論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無數性侵案件在失去了輿論的關注後陷入停滯,至今仍未有進一步的警方通報,而電影中新新父母計劃接受和解的做法,或許能讓我們窺到另一面的真實。


新新的父母認為孩子所受的傷害不如置換為更實際的利益,這種想法或許令人不齒,但電影寫實之處就在於對人性的毫不迴避,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何許多被性侵者選擇息事寧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勇敢站出來的李星星們一方面要承擔大眾對“完美受害者”的審視與苛責,一方面被性侵被推諉已經讓她們遍體鱗傷,她們需要我們的關注與發聲,漠視就是犯罪者的同謀。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蔡宜文的書評中有言“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不是由受害者獨立完成的,而是有整個社會協助施暴者完成。”

在屢次發生的性侵事件中,我們每個人的關注與憤怒都不應該很快消散,正如文晏導演對媒體說過多次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一部電影來改變這個國家,我們也不要寄希望於超級英雄來拯救我們,改變其實要靠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