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林黛玉”,你读懂林黛玉了吗?

第二块“玉”:林黛玉(本文是顺着拙作“为何叫做“通灵宝玉”?你真的读破了吗?”中的“第一块玉:通灵宝玉”往下写的,所以这里是“第二块玉”)

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曹雪芹是明显偏爱黛玉的,但是很多读者认为娶妻当娶薛宝钗,林黛玉病病殃殃,心眼小,说话尖刻,不招人喜欢。可我喜欢林黛玉,她实在不简单,单从曹雪芹为她起的姓名就会感悟到她的可爱和可贵。

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那么就应该命名她为“芝”“兰”“芷”之类的名字,这样就吻合她前世的身份,何况《红楼梦》中就有用花草命名的人,比如“香菱”,可是作者却命名她为“林黛玉”,这是何故?深究起来大有讲究。

林黛玉姓“林”,一是因为她前世是“灵河”边的仙草,二是因为她有“灵性”,比干有七窍玲珑心,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黛玉就是这样聪明玲珑。黛玉写诗既好又快,此类聪明灵性小说中有多次描述。三是因为她的性情有“灵”,和宝玉一样有真性情。林黛玉听到贾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帐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又喜又惊,“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可见她和宝玉是一类人。

《红楼梦》中的“玉”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中“君子之德”的象征,更是美好的人性的象征。在曹雪芹看来,本真的性灵才是最为宝贵的。“至贵者宝,至坚者玉”,“无立足境,方是干净”这些话是林黛玉说的,足见林黛玉的见识之高,而林黛玉就是一个不愿立足于污浊之地,追求干净,坚持自己之“宝”——本真、灵性——的人。“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葬花行为正是她追求洁净心灵在行为上的体现。

写林黛玉选择潇湘馆居住,其实是写她品性高洁。她守着自己的灵性,不迎合,不媚俗,如翠竹搬宁折不弯。可是这“灵性”是不为世俗所容,她也只能“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就是这样一块洁净的“玉”。

至此,解释了“林”和“玉”,接着推测为何选择“黛”。

黛玉是“绛珠仙草”,命名“绛玉”是不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曹雪芹似乎也想到过,行文至第二十四回时,很突然地出现了一个叫红玉的丫鬟。而在刘姥姥的故事中又出现了一个十七岁时死的“茗玉”。“红”照应“绛珠”,“茗”照应“仙草”,可是,曹雪芹将“绛”设置到贾宝玉那——绛云轩。而给绛珠仙草的她取名“黛玉”,那么“黛”有何深意?

“黛”的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在古时,因女子用黛画眉而又称眉为“黛眉”,或就以“黛”称眉,又有以“黛”称女子。而在古诗词里眉黛常常与“愁”有关联。韦庄《荷叶杯》词中有“一双愁黛远山眉”句,十分吻合黛玉的多愁善感性格,“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长相,尤其“远山眉”三字,与“罥烟眉”意象一致:远山烟云笼罩,模模糊糊的,就是一种“罥烟”情状。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就给人一种清淡、飘逸、略带忧愁的仙人气质。更巧的是宋·李石《渔家傲·赠鼎湖宦伎》词:“瘦玉倚香愁黛翠,劝人须要人先醉。”“瘦”、“玉”、“愁”、“黛”四字都表现出林黛玉的特征。难怪宝玉见了黛玉要给她起“颦颦”的表字,还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

把“黛”和“玉”连在一起看,“黛玉”是青黑色的玉,淡雅而质朴、低调而宝贵,比起“宝钗”这个名在意象上美得多。

一个有灵气的女子,有灵性的女子,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一个坚守清高节操的女子,“林黛玉”才是她最为合适的名字,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另有一种说法,黛玉的原型是李煦孙女李香玉,那么有可能“黛”是“代”的谐音,代替“李香玉”的意思,小说中也有有关“香玉”的情节,这里姑且也推荐给读者,读者可自己去解读是与不是。

(静风如丝是《红楼梦》的爱好者,不是专家,只是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如果喜欢,可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