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穷的像个孙子,却开心的像个爷。以前的年VS现在的年


还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每天忙着制备年货,都是在平常日子里,都舍不得买的一些零食,糖果还有猪肉。

家里蒸汽弥漫,香气弥漫,这大概就是年的味道吧,每到过年,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们到大集上挑选一件新衣服,那可能是我们那一年里唯一买过的新衣服。用一句话概括以前的生活就是“那些年穷的像个孙子,却开心的像个爷”



可是现在,我们的新衣服源源不断,每个月都会给自己买新衣服,我们也不会只在过年的时候买自己想吃的零食和糖果了,想吃什么,网上下单,当天就可以送达了。

过年似乎和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了。

当时熟记于心的一个顺口溜,现在也都快忘了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贴对联;三十晚上熬一宿;

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还记得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赶集,似乎是一年里最快乐的日子了。

小时候的赶大集,真的是人山人海,新衣服,灯笼,糖果,水果,春联,鞭炮等等,还会买很多的窗花,贴在我们的门上。还有一起放过的孔明灯。


可是现在都没有了,被取代的反而是网上下单,配送到家。鞭炮不让放了,孔明灯容易引起火灾,大集上更是没有多少人了。

以前啊,每到二十四,妈妈就会全副武装的扫房子,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然后蒸丸子,我就会坐在锅边等着吃,丸子下面的那块饼,浸透了丸子的油,真的是人间美味。等着姥姥煮肉,奶奶蒸年糕。

但是现在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姥姥不会煮肉了,奶奶再也不蒸年糕了,我也不会吃到丸子下面的饼了。


曾经最期待的一件事,就是各家各户贴对联,每年腊月二十九下午就开始贴对联,然后我们几个小孩子就会跑遍村子,去看谁家的对联奢华,好看。还要贴好多好多的“福”字。

现在却成了跪地求“福”,马云爸爸,送我一个敬业福吧,给我一个全家福吧。扫福似乎成了过年的唯一标志。谁也不会在乎谁家的对联长什么样子了。


过年,当然还少不了年夜饭,从一早开始忙活,然后一家人举杯庆祝,面对一桌子的菜,把自己吃到撑,却还感觉自己还能吃,那时候的年夜饭,是真的热闹,也是真的好吃。

可是现在的过年,没有了当时的那些人,也没有了当时的味道。平时,我们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又怎会把所有期待都放在年夜饭上。当时和我们吃饭的人,也都已经不在了。


三十晚上,会在大街上看谁家的烟花好看,我们一群孩子,在街上疯跑,疯玩,那可能是唯一一个可以晚上出来玩的一次了。然后八点准时回家看春晚,几个人围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不把自己憋到爆炸不会去厕所,就是怕错过什么节目。晚上也从来没能等到十二点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守岁。

现在也一样,不把自己憋到爆炸不会去厕所,就是怕错过什么摇红包,少得几分钱。守岁是什么,现在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熬夜小精灵,每天都是十二点以后睡。


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去拜年,“爷爷奶奶,过年好”“新年快乐”。长大以后啊,我再也没有起来拜过年,每年都说要在新一年的第一顿饭吃刚煮的饺子,可是每年都是吃前一天的剩饺子。

每年守着一堆压岁钱,抱着睡觉,舍不得花,看着开心就行。现在每年都要提前准备一堆压岁钱给别人。辛辛苦苦一个月,工资全都发了压岁钱。


以前的年,长达一个月,现在的年,只有两天,三十和初一。

以前的年,真的是过年,现在的年,不过是放假。

以前的年,也是真的开心,现在的年,也是真的“开心”我抢到红包了!!!

小时候,年是爸买回来的肉,是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渐的一挂小鞭儿。

小时候年是期盼…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


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图源网络,侵歉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