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真的好办事吗?

俗话说「人多好办事」,毕竟团队运作多一双手脚,总是能够多出一份力。然而我今天要说的是「人多」真的会好办事吗?

在你的经验里面,某一个报告、某一个案子,参与的人越多,一定就等于所有成员力量的集合吗?还是有这种可能:因为「人多」了,稀释了注意力,而造成里面有些人来滥竽充数呢?

对此,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的实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简直是把「拔河」这个比赛给毁了!

他做什么实验呢?在1974年的时候,他蒙起了受试者的眼睛,请他们抓着一条绳子,并去测试受试者到底出了多少力量?

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受试者被告知还有很多人跟他一起进行拔河比赛,所以会测量大伙一起的力道。而在第二轮的时候,告诉受试者,你是一个人在拔河,然后再度测量所出的力道。

然而实际上,不管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都是爱试者一个人在拔河。

结果显示第一轮比第二轮少了18%的力量。

这样的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社会性懈怠」,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林格曼效应」。

「林格曼」呢,是一个法国的工程师,他在1913年的时候,他请一群人一起用力拉着「应变规」,这个「应变规」也是一种测量的仪器!结果就发现,一群人合起来的力道,会低于他们分别在同一个机器上,测得的力道的总和。

上面两个研究都能表明:「社会性懈怠」的真实存在。

现在我们再回头想想,文章开头所说的,「人多」真的好办事吗?

如果进一步来理解的话,「社会性懈怠」通常会出现在,我们手边的任务很简单这种情境下。

比如说,像「拔河」这件事情。虽然是一群人一起出力拉,但是每个人的动作都很简单,而且很难区分,到底谁出了多少力?而相对那种比较复杂的任务,尤其是有一定复杂性的分工的时候,它就比较容易看出,到底谁没有用尽全力?

「人性」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一旦你意识到你的懈怠会被发现,你就会比较努力;因为这个时候,被大家发现你偷懒,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在了解了这种心理机制后,我们不妨回头想想,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人,你怎样进行所谓的「团队合作」?

以我自己而言,我在之前做项目的时候,除了每一个人,在共同目标上面的努力之外,我还会去做一些特别的分工。这个分工不只是功能任务的分工;还包括一些可以让每一个成员自由发挥的那个分工,当这个分工一旦划分出来,老板根本不用多说任何一句话,成员就会自然而然的表现自己可以发挥的那一部分。

这种做法其实有一点像是在Google公司里面,每个人都有20%的时间,可以发展自己想发展的、有兴趣的事物的做法。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时候是要带带团队的,要记得最无效的领导就是「喊口号」。大家一起喊的很大声,但是在这里面谁该做什么?而又如何去评估每个人的表现,却是一点明确的指标都没有。

这样的团队,表面上大家好来好去,其乐融融;但是事实上呢,却是一个毫无绩效的团队。

如果你发现你的团队充满着「社会性懈怠」,你最先要做的,不是去骂你的团队成员。

而是去思考一下,到底你要怎样去调整、怎样去设定?每个人可以独自被评估,跟被看见的具体评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