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致敬朱先生

自认对历史的态度,一直秉持的原则是“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也就是说,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不能为了讨厌而讨厌,如果只是如此,那便和网络上的“喷子”、“键盘侠”并无区别。

然而,如果说“武器的批判”是政治,我却一直找不到“批判的武器”,但是,我却在金融学的学习中得到了答案。

金融,便是武器的批判。

正如马克思老先生所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正如“改革开放”这个名词,单纯的支持或者反对并无意义。为何?你支持改革开放,好,那问问你,家庭联产算,市场经济算,经济特区算,那么利改税算吗?双轨制算吗?价格闯关算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算吗?三角债算吗?军队经商算吗?汇率改革算吗?地产松闸算吗?

一个名词,当然可以被赋予政治正确,但金融自会给出公道。

就像人民币,在国内可以四万亿,但08年小国都在抛售美债的时候,为什么中国还要主动接盘加持美债?因为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没有国家持有,也没国家愿意直接结算;不丢美债,丢了很多,丢了美债,丢了所有,那是千千万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啊。

多么残酷啊,但这就是08年所面对美国的金融霸权。

但当时90年代朱镕基副总理面对的远胜于此。

当年的中国,仍处于东欧剧变的阴霾下,当年的物价指数高达24%,人们在抢购米油盐,掏干净口袋买当时人们所需要的任何必需品;当时的银行,完全就是企业的提款机,企业躺在银行身上过活,95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7.1%,刨除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实际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15%。汇率混乱,国企腐败,走私倒卖严重。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国士无双。

“商鞅苛权贵,身死而秦兴;叔大剔官弊,家难以明盛。”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98年三月,朱镕基当选国务院总理。

当年的中央银行不买他的帐,照样让企业躺在银行身上,朱镕基免原行长职,自任央行行长,斥4600亿巨资,一个国家的40%去重建银行体系,用AMC逐步刮骨疗毒,一己之力将烂到谷底的银行体系重建。

改制国企,下岗员工卧轨自杀、上街游行,他顶住下岗员工的压力和骂声,坚持国企改革,让农民工进城;市场化改革当时步履蹒跚,但如今的国企证明了当年的决策并没有错,但这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97香港金融风暴,任何一个金融人都明白强保汇率的巨大代价,但他还是做了。中国选择和香港站在一起,面对国际炒家;8.28,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坐稳7829、7851点,人民币汇率保住了,香港也保住了。

尽管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99年厦门远华、98年九八湛江、815汕头……有些事情,仍然只能留到后世去做。

但这并不妨碍我作为一个金融人,对这位中国的金融先辈、伟大的政治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