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魔法,保留童心,生活才能簡單而快樂

畢加索

“人,只花一段時間學做藝術家,卻要花一輩子把所學的拋棄,學做小孩。”

小時候的你,

是否幻想過自己是一位童話故事中的公主或者騎馬的王子?!

是否腦洞大開,覺得披上一塊毯子就可以飛起來?!

是否覺得有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正等我們探索?!


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人的想象力變得越來越匱乏,只有在孩子的身上才能找到曾經的天馬行空。

這一幕,讓我想起畢加索的話:“人,只花一段時間學做藝術家,卻要花一輩子把所學的拋棄,學做小孩。”

不妨,讓我們放下週遭瑣事進入故事,一起做回孩子,一起感受史塔克那安靜的魔法帶來的純淨的快樂。

《會說話的骨頭》 文/圖:威廉•史塔克

適讀年齡:3-10歲

麥克米倫世紀童書\\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1977年凱迪克銀獎繪本,圖畫書經典之作

下面我們一起開啟閱讀時光吧!


這本書講述在一個美麗的春天裡,

可愛的豬小姐小珠子放學後,

沒有直接回家,

而是在路上悠閒地看著大人們幹活兒,

幻想著自己長大後的生活也應該是這樣。

她看麵包店的師傅製作麵包,

看老工人在投擲馬蹄鐵,嘴裡吐著菸草汁。


她來到了草地上,

欣賞著美景,感受著溫暖的陽光,

一派美麗的春光讓小珠子抒發起情感,

她自言自語說:“生活多麼美好,我愛這裡的一切。”

“我也是。”

小珠子驚訝地聽到一個聲音,

“你是誰?”

“我是一根骨頭。

就在你右邊石頭附近旁邊的紫羅蘭花叢裡。”


這是一根會說話的骨頭,

它什麼話都會說,

還能發出各種聲音。

小珠子沒想到竟然碰上一根會說話的骨頭。


小珠子把骨頭裝進自己的包包裡,

急著想把這根會說話的骨頭帶回家,

介紹給自己的爸爸媽媽。

可是沒過多久,途中,一群劫匪從大石頭後跳出來。


骨頭學著發出蛇和獅子的聲音,嚇跑了強盜。小珠子咯咯咯地樂了。


他們接著上路。

這次從樹後面轉出來一隻狐狸。

骨頭希望用同樣的方法嚇跑狐狸,

它發出更可怕的鱷魚的聲音。

狡猾的狐狸可沒有那麼容易騙,

它拉著小珠子,要把她帶回家裡當晚餐。


狐狸在廚房裡磨刀、燒柴。小珠子把骨頭貼在胸口,傷心地哭起來。


小珠子被拖進廚房,灶上燒著火。

突然,

骨頭說出一句咒語,狐狸變小了。

骨頭接著說下去,狐狸縮小了十幾釐米。

骨頭繼續說,

那狐狸縮小到一隻老鼠大小,

鑽進了老鼠洞裡。

曾經跟巫婆生活在一起的骨頭,

念出的咒語成功了幫助他們化解了危機。


小珠子最終把骨頭帶回家,

告訴給爸爸媽媽今天發生的事情,

起初爸爸媽媽不相信,

但當骨頭說出話來,他們只好信了。


骨頭留下來成為家庭一員。

小珠子上床時總把它帶到床上,


有時候骨頭唱歌或學輕柔的豎琴奏樂給她催眠。

有時家裡只有一個人時,

骨頭總會陪著它。

他們想聽音樂就有音樂,

不過有時候不想聽也得聽。


這個故事是不是又驚險又好玩兒。孩子的童年,少不了魔法的世界,少不得那些呈現魔法世界的書。相信魔法,保留童心,生活才能簡單而快樂。


史塔克通過畫面的對比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很多細節對比值得仔細觀察。比如:

1、空中飛鳥、清潔工人、騎行的狗先生、忙碌的麵包匠的動態與粉紅小豬觀望的靜態之間的對比。

2、忙碌的街市與春意盎然的森林對比。

3、狐狸家中牆壁兩側一個忙碌準備,一個驚恐等待的畫面對比。

你們觀察到了嗎?


除了觀察,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我就來考考你們:

1、 骨頭是從哪裡來的呢?

2、 狐狸是怎麼變小的呢?

3、 骨頭又是從哪裡學到的咒語呢?


這些答案你們找到了嗎?如果沒找到,動動小手,再讀一遍或者你也可以把它帶回家!


故事背景


為什麼史塔克能夠從小孩子的角度,樂觀地看世界呢?為什麼史塔克相信魔法呢?這可能與他的童年生活有關。

威廉•史塔克的家庭是奧地利的波蘭猶太裔移民,他們住在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布魯克林擁有幾乎來自全球各地的住民,像一個大熔爐,但不同民族大都保有自己文化色彩的聚居小區。

在他的繪本《那時候,大家都戴帽子》裡這樣描述:我排行老三,我們住在一間小公寓裡,所以很難有獨處的時間……爸爸媽媽經常用四種語言吵架……爸爸媽媽經常去觀賞歌劇……

他的童年生活是各種民族文化的大融合,當時的歐洲移民者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逃到美國的,移民者們抱著一種對戰爭的逃避,對家鄉的懷念,對未來的期望心情在美國生活著。

他們的樂觀一定深深地感染了史塔克,但對於戰爭的無能為力也給小小的史塔克對魔法產生了嚮往。這正是已於2003年辭世的威廉·史塔克,為什麼作品中總是充滿著積極、樂觀和正面意義的主要原因吧。



締造了票房奇蹟的動畫片《史萊克》,一定如雷貫耳吧?是的,威廉·史塔克就是怪物史萊克的“爸爸”。威廉·史塔克1907年11月1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

他的父母是來自奧地利的波蘭猶太裔移民,父親幹過油漆匠,但酷愛美術。做針線活的母親則鼓勵了他在藝術方面的學習。他從小即受到家庭的影響,對繪畫懷有濃厚的興趣,身為專業畫家的哥哥埃爾溫是他的繪畫啟蒙老師。

他23歲開始了職業漫畫家的生涯,被《新聞週刊》譽為“漫畫之王”,並擔任著名雜誌《紐約客》藝術總監長達30年之久。他的繪畫風格自由,色彩放蕩幽默,卻能把人內心的情緒,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衝突與智慧放在希望和諒解的光照下進行審視。

1968年,在一位雜誌社編輯的提議下,他開始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本兒童讀物。1970年,他已經61歲,這時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三本圖畫書——《驢小弟變石頭》,在這一領域他仍舊出類拔萃,這本書贏得了1970年凱迪克金獎。

《會說話的骨頭》和《老鼠阿貝漂流記》分別獲得1977年凱迪克銀獎和紐伯瑞銀獎,《老鼠牙醫生》獲得1983年紐伯瑞銀獎。他本人也在1988年獲得安徒生獎的提名。

他深受歡迎的其他作品還有《勇敢的艾琳》《農夫帕默的篷車之旅》《小老鼠和大鯨魚》《黃與粉紅》,以及被改編成電影的《史萊克》等多部。在他人生最後的幾十年裡,他為孩子們創作了近60本圖畫書。


閱讀推薦

01

勇敢的艾琳

02

小老鼠和大鯨魚


03

怪物史萊克

04

老鼠牙醫生

05

老鼠阿貝漂流記

END


品牌介紹

麥克米倫世紀童書致力於為中國的大小讀者提供高品質、有內涵的出版讀物,讓更多的中國孩子享受閱讀好書的樂趣,並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生命的力量。讓孩子的閱讀,與世界同步,是我們秉承初心的使命。